讲故事的手艺人 讲故事的手艺人
  • 创作向
    • 写作
      • 非虚构
      • 剧本
      • 小说
      • 文言
      • 读书
      • 随笔
    • 拍摄
      • 纪录片
      • 设计
      • 视频
      • 摄影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技术向 › 前期拍摄 › 纪录片如何选题,网课文稿

纪录片如何选题,网课文稿

向安宇
2019-09-18 20:57:58前期拍摄阅读 4,816

老师介绍:汉娜在英国求学、生活七年,专注社会人文类纪录片。曾拍摄多部关注抑郁症患者及留守儿童的纪录影片,擅长对影片创意、文案、剧本故事结构的把控。回国后在深圳成立自己的影像工作室,富有女性导演细腻角度的她,作品具有人文关怀与社会议题探索等方向。获得荣誉:广东省图书馆【纪录片也要讲故事】受邀讲师、深圳IOCT华艺术沙龙【纪录片的日与夜】受邀讲师等等。

大家好,我是汉娜。今天很开心在新片场学院的New Talk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纪录片制作入门的一些基础知识,还有我在纪录片制作上面的一些感悟。

首先让我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一名影视导演,也是纪录片导演,本科读的是电影导演系,研究生在英国伦敦艺术大学读的纪录片导演系,现在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然后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我从第一次接触影像制作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于我自己的理解,纪录片最重要的四个能力就是选题、搭建故事、塑造人物还有感悟生命,所以接下来的分享里面,我就会围绕这四个能力详细地跟大家讲讲纪录片制作里面的选题和策划应该怎么样入门。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我相信大家都有遇到过拍片子的时候卡在第一步的经历,这个第一步就是选题,这是最基础,也是最煎熬人的部分。选题确定之后,接下其他工作就很容易开展了。反之,如果选题没有经过缜密的思考,拍摄的时候就缺乏可行性,那么之后的计划就要全部推翻重来,所以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养成每天都阅读和观影的习惯。包括看新闻看书看报纸杂志电影等等,去从身边的生活开始了解这个世界。看的内容也不应该受限,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民生要闻,还有历史啊,哲学科学艺术啊,都可以尝试去涉猎一下,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圈和见识都有限的,光是靠自己的认知去空想题材是很有局限性的。

那可能很多朋友都说,我每天工作都很忙,我真的没有时间去看这些东西,但是时间是挤出来的,对吧。我这两年就发现,有声书这个特别好使的东西,你并不需要一直盯着屏幕。每天上下班、跑步、做家务的时候,代替音乐听一听。

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每一天的碎片时间已经积少成多,获得了很多知识。然而这些知识,在无形中已经拓展你的视野,还有你的思考维度。

这个为每一个想要做纪录片的大家,在讲故事的深度方面,都能打很扎实的基础。

第二,就是要养成对平凡事物思考的习惯。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他背后的故事都可能丰富到可以写出一整个剧本,能不能挖掘出这些故事就是导演和普通人的区别,我们要养成就什么都多想三分的习惯。

打个比方,作为一个记录片导演,如果有一个外卖小哥从你身边走过,那他就不只是一个外卖小哥,而是一个丰富饱满的角色,是一个故事载体。

可能很多人,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在一开始接触到纪录片的时候,都想要做很猎奇的题材,觉得这样才有爆点,才有更多的关注,但是真正让观众能产生强烈感觉的,往往就是身边这些最平凡的小事。

我想大家应该都看过最近的,就是买了日本版权的《纪实72小时》。里面采访的每一个人都是最普通的,身边每天都可以遇到的路人,可是他们背后都有很多让人横生感触的经历和故事。

大家都知道,纪录片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访谈和被访谈,而作为纪录片导演,学会引导这个被采访的对象,把这个故事引导向你所要的走向,从而推动故事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随时随地保持好奇心。

这世上没有绝对难聊的人,只有不会聊天的人。这么说可能得罪了很多人,但是的确是这样,如果真的有很难说话的人,可能你们需要喝点酒。

那现在,我们来详细讲一讲,选题应该怎么着手去做,纪录片其实最忌的就是内容太散,

一个片子看下来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清楚,所以说,找一个关键词和关键句,做为你这片子的中心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方法在电影里面我们叫做,一句话把片子交代清楚它讲的是什么。在纪录片里面,也是同样适用。这个关键句应该是贯穿整个片子最重要的逻辑,它可以是任何元素。

我下面打个比方,比方像我们刚刚提到的《纪实72小时》,它的关键句是什么呢?

就是在某一个城市角落的72小时里面,所遇到的平凡人,对吧。用一句话就就交代完了这个片子。

又比方说,之前也很火的一个中央台片子,叫《我在故宫修文物》,它的关键句,也是很简单的,就是在故宫里面的这些文物修复学家背后的日常,他们工作的日常。

像之前几年,把纪录片的风,在中国带起来的《舌尖上的中国》,关键字也是一句话就能说白了,就是从食材的使用,去了解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

这也是让它跟别的美食节目,不一样的一个原因。因为它的角度是一个完全崭新的。

就是大家都知道纪录片里面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呢,就是访谈,那么作为一个纪录片,导演学会引导你的被采访对象,把故事影像你所要的结果,从而推动这故事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呢,要随时随地的啊,保持好奇心,然后觉得有意思的人啊,或者说你身边的朋友啊,我们和他多坐下来聊两句,尝试敞开一下对方的心扉,了解一下他的背后的故事和内心的想法,这个世界上呢,没有绝对难聊的人,只有不会聊天的人说这话可能会得罪很多人,但是的确是这样的,

刚刚,就是用三个例子来讲了一下呃,

每一个纪录片他都应该有一个关键句,当关键句定下来之后,整个故事的拍摄和剪辑,都应该围绕着它来讲,其他冗长的东西,我们就可以把它精简掉,这样观众在看片子的时候,注意力才会更集中,不容易被时东时西的观点,没有重点的东西而消磨掉兴趣。

比方说,我昨天看了一个纪录片。我以下讲的这个东西,只针对制作来讲的,并不涉及任何个人政治立场和信仰。

这个纪录片,就是讲韩国一艘客轮叫世越号,然后有一个片子就拍了它沉船背后的阴谋论,说的就是在2014年,韩国有艘这样的客轮,装载着四百多个学生,然后沉船了。这个时候,韩国政府本身就应该要组织发动所有人去搜救,对吧。

但是政府这次行为很奇怪,就是完全被动,然后也没有什么作为,最后,导致三百多个孩子,在乘船里面死亡的一个事件。事后大家就怀疑了,怀疑说有各种各样的阴谋论,为什么政府没有去搜救,为什么政府的态度那么被动,就有一个阴谋论,得到大部分人认可。就是说朴槿惠是利用这三百个孩子亡魂,向某个邪教组织祭天,这样子的一个阴谋论。

我们没有人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我也不评价这个行为。但是就以片子的制作上来讲,这个纪录片的导向,虽然没有很明显的摆出说,我就认定这个阴谋论是真的。

但是在拍摄手法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这导演在一开始选这个题目的时候,就已经认定了关键词,就是他其实是认同这个阴谋论的。

所以到后面所有的拍摄剪辑,都很有技巧的强化了这个阴谋论。

比方说在这个电视台拍的新闻资料里面,我们可以看的到,政府其实有派搜救艇去救援的。的确也派了很多船传过去,虽然说态度是非常被动,但是也的确救出了170多个孩子。

可是在这个片子里面,没有过多的去描述这些被救出来的人,而是非常着重渲染了没有就出来的人,包括用一些其他角色,比方说这些伤心欲绝的父母,语气特别被动冷淡的海事部门,迟迟都都不肯出现的这些领导官员等等。

通过不一样这些人物,把观众的情绪推到最高点,最后再引出朴槿惠利用亡魂祭天的各种各样的证据。这些证据且不论是不是真的,但是在这个片子里面,如果你们看下来就会发现,整个阴谋论在观众的心目中其实很站得住脚,因为从头到尾都抓的这个重点在打。

就是让大众同理心,让大家的愤怒执行,都达到一个高点。所以我自己看的时候也是特别难受,情绪波动很大。

但是我们当时想一下,如果说同样的题材,素材是相同的,都是用电视台拍的的这些新闻素材,拿来给韩国政府自己去剪辑,自己去设计,他们会怎么拍?他们会强化渲染哪部分的内容呢?最后片子出来会带给观众什么样的情绪呢?那结果就不言而喻了,对不对。

说到这大家已经明白,纪录片制作只需要一个重点,是什么意思?

可能我举的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是正因为很极端,所以我们才可以很强烈的感觉到区别在哪。

就是你在选题的时候,你要知道你所相信的是什么,你希望传递给观众的是什么,在整个人物访谈的内容的选择上,素材的选择上,我们就抓着你想要表达的重点来打。

你的理据,还有你能感染到观众的能力会就会更强,就是整个片子的基调就会很稳,就是长期都绕着一个重点来说。

文章导航

1 2 3 4
纪录片
赞赏 赞(0) 收藏(1)
本文系作者 @向安宇 原创发布在 讲故事的手艺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BMPCC 6K测试一下高感,画质也就那样嘛
上一篇
聊一聊新手对专业剪辑软件的选择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标签
720全景 ACES AE AE案例 AE表达式 Anyu翻译 CSC电影学院 fusion Hackintosh MG动画 ps教程 vlog wordpress 创意方法 剪辑 字幕 帧影帧画 抖音 摄影 文案 混剪 混音 灯光 看电影 磨皮 穿越机 纪录片 编剧 美术 美食 論語 调度 调色 达芬奇 重讀文學史 青玉记
“愛上紀錄片”創作培訓營:樊啟鵬--大師·類型·流派【筆記+感悟】
2020-10-02 11:25:08
2,376 0 0
2020金馬電影大師課:廖慶松 -青鸞舞鏡,隱身於明鏡之後
2020-09-06 11:02:48
1,851 0 0
電影紀錄片攝影大師班:從新手到頂級攝影師的修煉之路Cinematography with James Longley ——笔记
2020-06-02 10:24:30
1,903 0 1
人物短片怎样拍?《72岁的一个晚上》拉片
2020-06-01 17:41:46
1,650 0 1
1
  • 0
  • 0
关于我:

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当过人民教师,做过策划师,入行影视做剪辑、导演。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支撑,不断钻研,积聚梦想,同时分享干货。

推荐栏目:
视频论文 原创教程 后期制作 非虚构 照片 视频
特色专题:
专题汇总 宜看一侃 帧影帧画 美食摄影 重读文学史 青玉记
Copyright © 2016-2025 讲故事的手艺人. 鄂ICP备16005400号-1 鄂公网安备42050602000017号
  • 创作向
    • 写作
    • 拍摄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剪辑 # # 转场 # # 纪录片 #
向安宇
痴迷文字,醉心影像
420
文章
5
评论
325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