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手艺人 讲故事的手艺人
  • 读书向
  • 创作向
    • 写作
      • 非虚构
      • 剧本
      • 小说
      • 文言
      • 随笔
      • 日记
    • 视听
      • 纪录片
      • 设计
      • 视频
      • 摄影
  • 技术向
    • AI研究
    • 筹备策划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折腾向
    • 穿越机
    • 户外
    • 代码
    • 手工
    • 书法
    • 篆刻
    • 绘画
首页 › 技术向 › AI研究 › AI短剧制作(一、核心思路)
  • 0
  • 0

AI短剧制作(一、核心思路)

向安宇
2025-11-01 15:06:44

现下AI更新非常快,早已进入大众工作生活的许多方面。

从视频创作角度来说,AI可以怎么应用?

现在工作中拍学生的视频已经没有思路了,或者说很多视频没有传播度,迫切需要方法来打破视频只给学生家长看的局限(甚至千篇一律的视频家长们也不看了),怎么突破?看书吧。

新购《AI短剧制作》一书,想要找下答案。正式读书前,先自己思考思考,以下:

AI工具更新是很快的,现在用的AI工具,很快就会有更好用的工具,所以笔记不以工具的使用为重点,重点是核心的思路是什么。

大众传播的核心是:注意力争夺。

以前的理解是,内容创作者最主要的是需要:创造价值。这没有错,但是“价值”的理解应该更宽泛。

以往我以为,价值就是知识。是让用户看到以后能学习到。这可能是作为教师这个从业者的思维惯性。但是,现在我觉得“情绪价值”也应该包含在内。甚至来说,有时候,创造情绪而不创造价值,可能更有用。

比如很多短剧,从头虐到尾,依然流量不错。有的打脸短剧,100集最后两集才打脸反转,前面一直让观众憋屈,这种剧非常流行。

真的应了一句话:世上的幸福都是相同的,而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看别人幸福没意思,看人不幸才过瘾。“掉凳”这种的包袱始终响亮,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是永恒的人性。

那些小甜剧,翻来覆去总是那么点工业糖精,同类型看个几部就没兴趣了。反而那些让人憋屈的,非要把这口憋着的气出了不可,熬着也要看完。于是流量有了,完播率有了,钱挣了。

那么问题是:这种找虐剧。是不是提供了情绪价值?

所以创作者到底核心的创作点是什么?受众的述求是什么?

嗯,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答案。非要说有,就是垂直化。不同人群不同需求,根据不同的用户画像去创作。但网络是个神奇的东西,很多时候没啥道理。

不少抖音创作者,视频内容跟挂的商品关系不大,但是卖的好。有更新了几年电影解说的up主,精心作的视频一直不火,回老家掰玉米随手发的10几秒随拍视频火出圈。

当然,“道理”是有的。当叙事不再拘泥于作品本身,而是up主的整个创作、或者生活成为了更为宏大的叙事,那么故事就不再是视频内容,而是整个网络都可以参与进来的“故事”了。比如那个电影解说up主,辛辛苦苦没回报,突然天降流量。这不就是一个现实版本的“打脸爽剧”?完美契合当下年轻人没有上升通道渴望一夜暴富的心理,而且这个“流量暴富”还是可以亲身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贡献了流量的一小部分。

让每个用户能够参与其中,成为叙事的一部分。才是创作者更高级的玩法。

现在来看,提供价值的思路没有错,但值得思考“价值”究竟为何。流量为王的时代,“价值”怎么成为争夺注意力的核心筹码。短视频也是“商品”,需要有自己的核心卖点。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里描绘了一个场景:原始人辛苦又活了一天,夜晚时候聚在篝火边,映照着明灭的火光,长者开始给大家讲故事,故事既有古老的神话,也有听来的逸闻。总之,听故事像喝水吃饭一样,是人类天生的本能。故事里,既能学到捕猎技能,也能学到为人处世,还有抵抗黑暗的精神力量等等。故事,是人类这种特殊物种,生存的刚需。

社会在发展,但是人类的本能不变。

那么,短视频这种直接讲故事的“商品”,其实才是最不愁“卖”的。

《故事》一书,讲的是电影电视剧剧本的创作,更为精密复杂。为了更好指导创作,讲“故事”分解成很多的单位:

节拍构建成场景,场景构建成序列,序列构建成幕,幕构建成故事,以致达到最后的高潮。

而短剧,一般只有一个序列。早期短剧甚至多数只有一个场景,这种单一场景或只有两三个场景,构不成序列的短剧现在依然大量存在。

整体来说,短剧更强调情节紧凑、集中,从创作的角度说,更强调节拍。

《故事》中有“价值负荷”的概念,一个正向的价值负荷,加一个反向的价值负荷,就是一个节拍。这是对“戏剧冲突”这个概念的延展。戏剧冲突是更剧烈的、更宏大的,也是需要铺垫的。而一个节拍是故事的最小单位,做不到剧烈的冲突。戏剧冲突是大的起伏曲线,而节拍是小的震荡波动。

短剧最火的应该就是反转类。大的戏剧冲突只有一个,但每集必不可少有小的节奏起伏。不过现在短剧虽然卷,创作方法却不卷,都是利用大数据反推创作。所以AI能够很好完成这类短剧的剧本。

顺便吐槽,短剧里台词“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已经泛滥了,靠着不合逻辑的生拉硬拽硬造成“冲突”。

听过一个业内人士的分析,说短剧绝大部分团队是不挣钱的,挣钱的团队都是靠极限压缩成本得来的微薄利润。只有几个能和平台谈判的成熟团队才可持续盈利。这行业就是看着火,其实是大量炮灰团队堆起来的繁荣。

那么,这样的环境能够吸引优秀的创作者吗?

现在有部分明星也开始进入短剧了,不过他们要的不是挣钱,而是流量。短剧整个行业,那种付费解锁模式,被平台进入后抢流量给干没了,但平台给制作方的钱也不多,后续平台的流量怎么变现?让明星带着资本买流量也是现在新的模式。黄晓明为了新剧宣传拍摄短剧前传,或许就是一次尝试。

资本应该有好的模式。不过我不是从业者,不懂其中资本的运作。

但是制作方,可能最后跟爱优腾一样的路程吧。早期优酷也是UGV(用户生成视频)类型,和youtube一样的,后面就成了Netflix类型,爱优腾都是这类型。但是爱优腾上的内容真的是越来越难看了。

对于资本来说,在海量创作者中筛选项目,远不如扶持一两个团队简单。况且流量这东西是可以买的,买流量然后流量变现才是好生意。所以淘宝各类电商、各种直播带货,都是头部垄断。短剧行业也是这个趋势,最后也就几个团队滋润,无数炮灰团队当韭菜。

所以,《AI短剧制作》一书,学学方法就好,进入行业就算了。

0
一探龙王尖:武汉野长城
上一篇
黄陂长轩岭院基寺水库
下一篇

评论 (0)

登录后可发布~
立即登录
暂无评论

标签

720全景 ACES AE AE案例 AE表达式 Anyu翻译 CSC电影学院 fusion Hackintosh MG动画 ps教程 vlog wordpress 创意方法 剪辑 字幕 帧影帧画 抖音 摄影 文案 混剪 混音 灯光 看电影 磨皮 穿越机 纪录片 编剧 美术 美食 論語 调度 调色 达芬奇 重讀文學史 青玉记

猜你喜欢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死生主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死生主题

2017-09-07 20:18:26
3,799 0 2
《弧线》的美 ——读顾城的《弧线》

《弧线》的美 ——读顾城的《弧线》

2017-09-07 19:20:57
2,082 0 1
奉旨填词柳三变

奉旨填词柳三变

2016-09-22 11:24:08
1,005 0 0
大侠是怎么死去的 ——读《三侠五义》

大侠是怎么死去的 ——读《三侠五义》

2017-09-07 19:58:37
1,829 0 0

关于我:

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

推荐栏目:

视频论文 原创教程 后期制作 非虚构 照片 视频

特色专题:

专题汇总 宜看一侃 帧影帧画 美食摄影 重读文学史 青玉记
Copyright © 2016-2025 讲故事的手艺人. 鄂ICP备16005400号-1 鄂公网安备42050602000017号
  • 读书向
  • 创作向
    • 写作
    • 视听
  • 技术向
    • AI研究
    • 筹备策划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折腾向
    • 穿越机
    • 户外
    • 代码
    • 手工
    • 书法
    • 篆刻
    • 绘画
  • 剪辑
  • 转场
  • 纪录片

向安宇

痴迷文字,醉心影像
430
文章
5
评论
325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