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手艺人 讲故事的手艺人
  • 创作向
    • 写作
      • 非虚构
      • 剧本
      • 小说
      • 文言
      • 读书
      • 随笔
    • 拍摄
      • 纪录片
      • 设计
      • 视频
      • 摄影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艺术向 › 视听语言 ›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

向安宇
2020-03-15 11:46:38视听语言阅读 2,138

作者简介:向安宇,中国剪辑师社群会员。在当了三年人民教师以后,回到最初的梦想,一头扎进影视行业,开始了野蛮生长:做过纪录片、宣传片、广告片、剧情短片……当过导演、策划、摄影、剪辑师……现在一边上班做新媒体,一边和几位前辈一起做独立纪录片。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影视工业网首页大图推荐本文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幕后英雄APP推荐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影视工业网公众案号推荐

前言:《家园防线》属于类型片里的爽片,这类爆米花电影,大概影评人不会去关注,影视人也不会去拉片分析,我打发时间看片,然后被里面的一处剪辑震撼到,写了一段简短的拉片和分析,发在了朋友圈,有幸得到周宇老师的指点,于是决定认真消化一下他的话,换个角度认真来分析一下《家园防线》里的这一处剪辑。

这一处震撼到我的剪辑出现在影片第17分钟。郭斯坦森达(后面我们称其为“男A”)的女儿在学校被小胖孩霸凌,结果反过来把小胖孩给揍了。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于是双方家长被请到了学校,在交涉后各自离校,在学校门口双方又碰上了,这是第一场戏:小胖孩的父亲(后面我们称其为“男B”),在小胖孩母亲(后面我们称其为“女C”)要求下过来挑衅郭斯坦森达,然后毫无悬念被放倒。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接着进入下一场戏:女B在回家车上训斥男C懦弱没用。

那么,剪辑师是如何让校门口的戏过度到车上的戏呢?要怎样完成时空转换的“魔法”?

剪辑师在剪辑前要做好案头工作,把人物关系梳理出来。这里两场戏,有两组对立关系: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当然前一场戏里,男A和男B也是对立关系,但是这里的男B是被女C主导的,更多是个工具人,而且我们不分析校门口这场戏的剪辑,只是分析这两个场景的转换,所以我们将对立关系简化成两组。明确了剧中人物的关系,我们在剪辑时候才知道该如何区别地处理两人的镜头。

周宇老师说:“核心是,剪辑营造一个重新的时间与空间。”我在想,剪辑师用来叙事、创作的素材是什么?如果将剪辑比喻成写文章,那镜头、声音,就是基本的字和词了。但是换个思路,如果将时间、空间作为基本的字和词呢?用时间和空间作为素材来结构影片的叙事,应该怎样做?

为了研究和理解,我尝试将剪辑师对时间和空间所做的处理一层层拿掉,利用电影里的镜头重新进行了剪辑:

1、普通的剪辑:没有对时间、空间进行创作;

2、重塑时间的剪辑:没有对空间进行创作,对时间进行了“延伸”;

3、重塑时间、空间的剪辑:这也是电影《家园防线》里原本的剪辑。

一、普通的剪辑:

时间:是顺序的,且是正常流速的,随着叙事的推进以不变的速度往前推进。

空间:随着时间而切换。

那么《家园防线》里这段剪辑就变成了:

1、男A看了眼女C;

2、女C上车;

3、切到车上女C和男B的对话。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剪辑,没有错误,但也没有剪辑师的创作。

二、重塑时间的剪辑:

接着,我们把这段剪辑升一个级,营造一个重新的时间。

剪辑师是操控时间的魔法师。《守卫家园》里校门外的这场戏,当斯坦森和小胖孩父母发生直接肢体冲突的时候,每个镜头时长更短,镜头切换更快,这时候的时间是“1.2倍速”的,更快的节奏让双方的冲突显得更激烈。

当斯坦森和警察对话时候,这两人不存在对立、不存在紧张,只是警察表示他知道前因后果,不会追究斯坦森打人的责任。这段剪辑更接近观众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感知,正常的语速,正常的对话,这时候的时间是“1.0倍速”的。

当斯坦森(男A)和小胖孩母亲(女C)在各自离开前对望时,剪辑师将这里的时间变成了“0.5倍速”的。

女C从车头左方开始,绕过车尾,走到车头右方,这是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并且是一个轻微的升格(目测可能是48fps),“一般”情况下,这个镜头是冗长的,剪辑师通常不会保留这样一个动作的完整过程。但是在这里,剪辑师近乎完整的保留了女C绕过车尾的过程,并且中间插入斯坦森对望过去的镜头,使得这里的时间进一步延长。这样的处理,强化了男A和女C之间的对立,传递了紧张、对抗、不安的感觉,同时也传递出一个信息:这事儿没完。对立的双方并没有在肢体冲突之后了结,而是进一步升级成了仇恨。这也给了观众新的悬念和期待:女C在后面会怎样报复?

在影视工业网#中国剪辑师社群活动第②期# 周新霞老师的直播中,周新霞老师说:

看一个剪接师会不会剪辑,就看会不会延伸。

延伸,就是看细节地方是不是浓墨重彩了。

在《家园防线》里,男A和女C在各自离开的时候,互相警惕地、戒备地、仇视地对望,是一个细节,剪辑师将其浓墨重彩了出来,让这里的影像传递出更丰富的意义。

三、重塑时间、空间的剪辑:

这也是《家园防线》原本的剪辑,我们来拉一下片。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1、男A看向台阶上看热闹的老师们,回头看了眼女儿,然后眼角余光发现女C,所以转头看向女C。这个镜头是肩扛镜头(手持镜头),轻微的晃动也预示了接下来的紧张。

2、女C从自己车头走向车尾,摇摄跟拍,从左往右方向,紧张的音乐/音效响起,这个镜头为升格镜头,时长2秒14帧;

3、男A站在自己车头,推轨镜头,从右往左方向,时长2秒;

4、女C绕过车尾从车尾走向车头,摇摄跟拍,从右往左方向,这个镜头同样为轻微升格,但较上一个镜头景别要松一些,时长2秒6帧;

5、男A站在自己车头,推轨镜头,从左往右方向,这个镜头比上一个镜头景别要近,不断正反打的同时缩小景别,利用景别的节奏强调对抗,是常用手法;

6、拍打烟盒镜头,拍打烟盒的声音响起并渐大,这个镜头是夹接(cut away),只能看到拍打烟盒的手,并不知道谁在拍打烟盒,这种未知也强化了观众的不安,此镜头仅18帧;

7、男A镜头,从左往右方向,男A和女C两人的镜头调度方向也是相反的,以镜头调度来强化了对抗关系,此镜头17帧;

8、拍打烟盒镜头,19帧;

9、女C从车尾走向车头,1秒3帧;

10、拍打烟盒镜头,23帧,拍打烟盒的镜头时长,随着拍烟盒声音的变大,是渐次变长的;

11、女C从车尾走向车头,被这辆货车车头遮挡住,(转场)音效响起,拍打烟盒的声音被遮盖后消失,男A和女C之间的正反打,其节奏渐次加快,从一开始比较长的镜头,越切越短,这个镜头仅1秒;

12、从烟盒拿出烟的镜头,非常短,马上接炫光转场,同时有货车突然颠簸一下的声音;

13、炫光转场到女C点烟的镜头,这时候观众才发现之前拍打烟盒的动作是女C发出的,同时这个镜头是逆光,车窗外的逆光还存在,为刚刚的炫光转场提供了现场光依据,在点烟动作进行到一半时,这个镜头切出(cutting on action);

14、越轴到女C点烟动作的后半段(越轴强化了不安),女C点燃了烟,放下打火机,吸了一口烟,女C说台词,这个镜头是从右边车窗外向内拍摄,同时焦外有正在开车的父亲(男B);

15、切到坐在后座的小男孩(他们的儿子)的镜头,小男孩从望向父亲的方向转头望向母亲(即女C),转头动作完成的瞬间,镜头切出;

16、女C转头并同时说台词,这个镜头是从车的左边拍摄,带男B(小男孩父亲)的关系镜头,这个镜头是再次越轴,因为中间切了一个小男孩的镜头,越轴显得不那么明显;

17、接着就是女C和男B之间的对话镜头,比较常规的车上对话拍摄。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时间的节奏:

除了上文提到的剪辑师对观众时间感知的操纵,我们来更细致地看一看这段剪辑的节奏。把这个场景里两人对抗的镜头简化记录,是这样的:

男——女——男——女——男——烟——男——烟——女——烟——女——烟

这样记录之后能够很明显看出,男A镜头、女C镜头、烟盒镜头出现的次数很平均,都是4次。男A和女C对峙的镜头,整体上看,都是越切越快,也就是每个镜头的时长越来越短,这种节奏的加速,强化了二人对峙的紧张感。

再拆开来进一步分析,男A出场的4个镜头时长分别是:3秒18帧 ➜ 2秒 ➜ 1秒 ➜ 17帧,越来越短。

女C镜头出现的4个镜头时长分别是:2秒14帧 ➜ 2秒6帧 ➜ 1秒3帧 ➜ 1秒 ,也是越来越快。

上面提到过,男A和女C的镜头,相反的镜头调度强化了对立,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两人的时间是不对等的。男A的镜头,是正常的帧速率;女C的镜头,是升格镜头。

从心理感受出发,越难过,时间越难熬。这里男A和女C的对峙,因为男A刚刚打了女C的丈夫,女C早已不敢像之前那样嚣张,这时候是处于弱势的,她的时间就慢一些。男A是强势方,掌握着屏幕的power,也掌握着时间的正常流速。(人物的关系,是需要在剪辑前的案头工作阶段就明确的)

拍打烟盒的动作,本来应该是下一个场景(车上对话)里的镜头,但是被剪辑师以夹接(切出镜头/cut away)的方式提前插入了进来。伴随着这个人物焦灼心情外化的动作,伴随着急促单调并渐大的拍打声,给观众一种强烈的不安感。

再从时长来细看这组烟盒的镜头:18帧 ➜ 19帧 ➜ 23帧 ➜ 19帧+2秒16帧 。伴随着不安情绪的扩大,也伴随着拍打烟盒音效的渐大,这组烟盒镜头是越来越长的(最后一个拍打烟盒的镜头虽较前一个镜头短,但那是紧接点烟动作的)。

当然,剪辑师在剪辑的时候,不可能去数帧数,对1/24秒的敏锐度,来自于经年累月的剪辑经验。这种用镜头时长的节奏控制,几乎是下意识的。

空间的节奏:

北大博导戴锦华教授说:电影的第一主角永远是、也只能是“空间”。

我的浅薄理解,空间是有很多层次的。比如剧中人物的内心空间、剧中人物的活动空间、演员的表演空间、开放构图的画外空间、屏幕的空间等等。

在这里,我想聊一聊两个空间:屏幕的二维空间,人物的三维空间。

电影屏幕本身,是一个二维的空间。我发现很多双人对话戏里,掌握着更多主动权的角色(强势方),往往拥有更近的景别,也即,他们占据着更多的屏幕空间。

比如《沉默的羔羊》里那段经典的二人对话场景,汉尼拔拥有更多的特写镜头,克拉丽斯虽然也有特写镜头,但她的特写镜头没有汉尼拔特写镜头的景别那么近。而且,作为特工的克拉丽斯,一开始和汉尼拔是对等的,这时候她还有特写镜头,随着谈话过程中主动权的丧失,她的镜头景别也越来越远。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当然,这场对话的权力变更更为复杂,最后克拉丽斯达成了目的,赢了,但是也输了。

《家园防线》里的权力关系,就比较简单:男A掌握着屏幕的权力。在这段剪辑里,男A的景别越来越近,女C的景别越来越远(这里是因演员的调度改变了景别)。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如果景别没有变化是怎样的?在上文中的视频里,“重塑时间的剪辑”那个版本,我将男A和女C前后几个镜头的景别,都调整到了一样(调整过的镜头都注明了“此镜头有缩放”),可以对照感受一下。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时候,对于屏幕空间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点,那就是:是否分享屏幕空间。人物分享屏幕空间,就是分享内心空间。所以,对立关系的二人,导演通常会采用内反打,两人总是单独出现在屏幕上,不会共享屏幕空间。

景别当然是由导演在拍摄时候就决定了的,那么是不是剪辑师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就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地方了呢?

不是的。周新霞老师在中国剪辑师社群的直播里,提到在处理二人对话时候,从演员说台词的镜头切出,再次切回来的时候,会稍微放大画面,这样就改变了原本说话的节奏,让节奏更紧了。

回到《家园防线》,如果导演现场只拍了两个镜头:女C从车尾绕过去的镜头,男A的推轨镜头。那后期怎样做出节奏来?男A镜头可以倒放实现不同方向的镜头运动,后面的镜头可以稍微放大,如上图中A2;女C的和男A对视的第一个镜头也可以稍微放大,后面镜头不放大,也能产生变化。

另一层空间,是人物的三维空间,这是电影中人物活动的空间。《家园防线》中,男A是站在原地不动的,他牢牢占据着他的空间。而女C,从镜头更近的位置(汽车靠近镜头的这一边),走到了离镜头更远的位置,并乘车离开,她丧失了她的空间。

前置cut away(inter cut):

《家园防线》里这段剪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拍烟盒镜头的插入。剪辑的手法里有cut away或inter cut,这两个术语通常可以互换,它们的翻译我见过好几种:切出镜头、插入剪辑、离切剪辑、夹接……等等。指的是在一个镜头里插入一个其他镜头,然后再切回来。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另外,cross cut交叉剪辑,通常是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动作剪辑到一起。《家园防线》里是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动作放在一起,而且是插入进一个未完成的主体动作(女C从车尾绕过去的动作)间,当这个插入的镜头结束后,再次切回了正在进行的主体动作。所以我更愿意将其理解成插入剪辑(inter cut)。

插入剪辑可以制造紧张、表现角色心理、插入记忆与思考……等等,这里不展开。《家园防线》里,这个插入剪辑的应用,如同画面的J-cut。

将下一个场景的声音提前进入是通常意义的J-cut,《家园防线》里,用到的也有J-cut的手法。比如上文的例子中,下一个场景里拍烟盒的声音提前进入了,不同的是将拍烟盒的画面也带过来了。

声音提前进入也好,画面提前进入也好,其实都是下一个空间的提前进入,是下一个空间对前一个空间的侵扰、融合、同化。女C烦躁的、挫败的、焦灼的心情,提前进入了。一方面加强了有对立关系两人间的紧张感,并且将这种紧张感延续到了下一个空间,也就是车上对话的场景里。下一个空间里,女C和男B,也是对立的关系,而且女C和男B对立的原因,还是因为前一个空间里女C和男A的对立所引起的。两个空间的交融,意味着对立关系的延续。

这种将下一个场景(空间)以插入剪辑的形式提前出现的手法,或许可以称为“前置插入剪辑”?升级版J-cut?其实无所谓。

在《家园防线》里还有这样的例子:女C找到了她的哥哥,让其哥哥帮她报复男A,在两人对话的尾声,马蹄的声音和马蹄的画面提前插入了进来(进来了两次)。这里提前进入的画面,同上一个例子一样,都是动作的特写镜头(一个手部特写拍烟盒,一个马蹄特写)。

在下一个场景里,这个特写动作的施放者才被揭示出来。转到下一个场景,男A带着女儿骑马,共享天伦之乐。

《家园防线》中剪辑师的时空魔法-讲故事的手艺人

一个是夜晚的停车场,充满毒品、仇恨、阴谋的空间;一个是阳关明媚的森林草场,享受天伦之乐的空间。一个是夜晚,一个是阳光灿烂的白天。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提前进入的画面和声音,让报复者和被报复对象,风暴的酝酿和风雨前的宁静,仇恨和快乐,交融成一种奇特的观感。

杨超导演说,电影里最高级的情感就是:百感交集。我的理解是,电影里有一些情绪、感觉、体验,是完完全全独属于电影本身的,是无法言传的。无论是诗歌、小说、散文等等各种文学形式,还是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等其他任何艺术形式,都无法传达,只有被称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能传达给观众,让观众无法用其他方式分享、发泄、传递,只剩下百感交集。

这种剪辑方法,将不同时间、空间糅合在一起,如同魔法一样,传达给观众复杂的观影体验,这是独属于电影的魅力,是只有电影能够做到的。这大概也是我第一次看这个片子,被这段剪辑震撼的原因。

这种剪辑方法也许别的剪辑师早就知道并在运用,但是我是第一次注意到,所以对我来说就是宝藏了。好莱坞不愧是电影工业最发达的地方,不管是好片还是烂片,剪辑师在技术上都是很厉害的。这段剪辑无论镜头时长的控制、镜头运动方向的选择、景别节奏的表现等等,在细节里都很见功底。

能不能在片子里学到东西,就看自己看片子的时候用心与否了。学到一招,就记载下来,然后可以说:这招我会了!哦耶!

如果愿意更进一步思考,那就能举一反三了。

剪辑
赞赏 赞(1) 收藏(0)
混剪|武汉别哭,我的姑娘
上一篇
达芬奇:高频锐化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标签
720全景 ACES AE AE案例 AE表达式 Anyu翻译 CSC电影学院 fusion Hackintosh MG动画 ps教程 vlog wordpress 创意方法 剪辑 字幕 帧影帧画 抖音 摄影 文案 混剪 混音 灯光 看电影 磨皮 穿越机 纪录片 编剧 美术 美食 論語 调度 调色 达芬奇 重讀文學史 青玉记
关于剪辑的日常叨叨:什么时候用特效转场
2020-09-04 21:39:51
2,095 0 3
《哪边的年味2020》剪辑中的思考
2020-08-20 19:04:11
1,343 0 3
虚焦的紧张:怎样拍绑架
2020-07-30 11:50:36
3,035 0 2
从剪辑的历史来认识剪辑:对时间和空间的再创作
2020-06-10 0:19:57
4,896 0 2
1
  • 1
  • 0
关于我:

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当过人民教师,做过策划师,入行影视做剪辑、导演。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支撑,不断钻研,积聚梦想,同时分享干货。

推荐栏目:
视频论文 原创教程 后期制作 非虚构 照片 视频
特色专题:
专题汇总 宜看一侃 帧影帧画 美食摄影 重读文学史 青玉记
Copyright © 2016-2025 讲故事的手艺人. 鄂ICP备16005400号-1 鄂公网安备42050602000017号
  • 创作向
    • 写作
    • 拍摄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剪辑 # # 转场 # # 纪录片 #
向安宇
痴迷文字,醉心影像
420
文章
5
评论
325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