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影视项目的制作流程,筹备阶段还没有完成。
实际的项目接着要进行选角、瞰景等,在AI流程里需要对角色、场景等等进行设计。

上图是在OneStory中设计的林小默角色。
这一阶段设计的物料,在目前的流程中无法无缝加入到后续流程中。但我觉得这一过程是有必要的。
《AI短剧制作》一书中后半部分是豆包、可灵AI、即梦AI等进行文生图转视频、图生图转视频,海绵音乐、天谱乐等制作配乐。该书2025年9月第一次印刷,现在是2025年11月,已经有了更好的视频AI工具,而且模型也有更新。所以后面就不做笔记了。
书中最后一章是一个案例,制作了一段名为《琴声之谜》的1分02秒视频。但这个视频效果很差。
也试用了OneStory,这应该是目前我用到的制作连续镜头视频最好的工具了,但是积分不够,没有接着把前文中的剧本生成出来。

OneStory这个流程是比较合理的。
剧本,然后角色。
这里可以对角色进行设计,上文中用Deepseek根据剧本生成的角色设计提示词可以用在这里。
可以添加多个角色。可惜的是有背景描述,却不能像添加角色一样添加“背景”,所以场景一致性难以保持。角色一致性也有问题,多个镜头里明显不是一个人,虽然给角色的提示词已经够具体了。但是在保留了如双马尾、黑框眼镜一类的特征,服装、面容和年龄的一致性都较差。
另外,OneStory中分镜脚本分为:背景、角色的描述,旁白、对白,景别,镜头角度,镜头类型,时长等。可以据此在前一个流程中,也就是根据剧本生产文字版分镜脚本的时候,就要求AI按这几项描述每一个镜头。
关于一致性问题,OneStory中可以添加首尾帧,一定上解决。但是实际操作是很消耗积分的,网上有人这样的流程,先文生图做出来首帧,然后用首帧图生图制作尾帧,最后用首尾帧生成视频。
但是这样制作一个很短的视频可以,视频一旦过长,角色的一致性还是难以保持。
现在还有一类AI工具,可以两张图生成一张图,那么就可以一张角色照片,一张场景照片,然后合成一张图做为首帧,再图生图生成尾帧。下一个镜头依然用这个角色照片来合成图片,应该一定程度可以保持角色一致性。
AI工具太多了,应该有比OneStory更好的视频AI工具,OneStory也会不断进化。但是这些在《AI短剧制作》一书中是没有答案了。
目前几个问题:
- 如何保持角色一致性?
- 如何保持场景一致性?
- 如何在单个镜头中让人物完成复杂的动作?
- 如何制作多人场景并让多个人物保持一致性?
- 如何让AI视频中人物表情生动?
- 如何让AI视频中人物动作不僵硬?
- 如何让AI对口型显得自然?
等等等。总之,AI生成是随机的,所以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是困难的。
目前看来,通过大量消耗积分(花钱)进行细致修改,可以稍微解决。但是单个镜头依然是最具操作性的。
当然,这只是本人目前接触到的AI工具。
放下《AI短剧制作》,后续需要通过网络大量学习,会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