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案例解析:
初学调色易犯的错误:
- 暗部偏色。黑色要纯净。
- 肤色不自然。自然光效的还原不到位。
- 比较亮的区域饱和也应该更高。
- 根据光源做人物面部反差。
- 调肤色时候要注意饱和度的控制。
- 颜色过多,显得花。
- Log素材,通常不要通过自己调整Lift Gamma Gain来做Delog的步骤,而是应该采用官方lut
镜头匹配:
- 肤色要匹配好
- 高光/色光要统一
- 黑色要纯净
- 反差要统一
TIPS:
- 人物肤色需要一定饱和,不能太消色
- 暗部需要偏冷的时候,把冷色放到环境里,人物脸上加冷色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 人物肤色不要太红,在一些颜色鲜艳的设备上,肤色就会不自然
- 青色、绿色的环境里,通常肤色可能会再减一点,避免颜色的对比让肤色觉得特别红的情况
2、固有色:
固有色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每个人看到的颜色都不一样,也没有摄影机能真实还原你看到的世界。
视错觉:




当盯着右下角黑点的时候,用余光看到运动中的灰色色块会变成蓝色,当看回灰色块的时候,这个灰色块又恢复成了灰色。
人眼注意在画面一个中心局部的时候,大脑在判断其他运动区域(特别是有特别大的纯色)的时候,会有运动的错觉。

圆点消失的地方有一个绿色,但是实际上这个绿色是不存在的。
这是视觉暂留现象,鲜艳颜色在暂留的时候,会产生一个补色。调色的时候,长时间调整一个地方,眼睛会对这个颜色产生适应性,然后颜色越调越重,所以不要长时间调整一个单帧。
调色时候怎么做?
- 需要突出某种颜色,在背景增加其补色。比如为了突出红色,可以增加青色或蓝色。
- 固有物体本身身上的反光,是非常重要的反应这个物体材质和属性的光线。
3、人物
电影调色:人物尽可能自然
广告调色:人物处理会更加美化
类型项目中的肤色与肤质

- 调肤色的时候,经常会有视觉暂留现象,因而做肤色调色时候要经常跟其他画面切换,去对比。
- 调电影要在大的屏幕下调,因为很多细节小屏幕上是看不出来的。
- 在做长片的时候,比如前面用了一个浓烈的风格,看久了颜色就会淡下去,然后中途想要更加突出浓郁颜色,再加颜色就看不出来了。所以在时间上要把握好。

电影风格的调子:
- 通常来说,Film looks LUT作用的色彩空间是Cineon的色彩空间(就是这个画面是一个Log形式的画面),所以709的画面需要先转换成log画面(可以用达芬奇自带LUT,VFX IO中的linear to sLog2),然后再后面一个节点加上Film looks。

- 通常加了LUT之后,在后面的节点调色可能会产生颜色断层,所以做人物调色通常在LUT节点之前添加节点来调整。
- 把人物脸上高光等等区域分开选择,细致调整。
广告风格的调子:
- 把画面亮度提起来;
- 人物和环境分开调整;
- 环境里通常会做一些去色的处理;
- 把背景环境归到某一个色调里(偏色);
- 肤色细微调色, 遮罩保护肤色,然后通过Hue Vs Hue调整;
- 可以通过中间调反差来做肤色的质感。

4、环境
室内环境:
- 让画面和影片整体的调性相符合;
- 首先分析环境中的光源;
- 让灯光的颜色更有灯光感,颜色、氛围加强;
- 人物出现的地方提高亮度(通常环境拍摄底子光打的很平,需要一个提气的地方,也就是提亮的区域,通常选择有人物的地方);
- 找一些冷暖对比的颜色出来(暖光环境,找一些暗的地方然一点冷色)。
室外环境:
- 让整个画面带上整个影片的调性;
- 分析光源方向,光亮的地方提起来,暗的地方压下去,让画面更通透;
- 如果有天边的光就加强;
- 有受光面就选出来提亮,加强光照的感觉;
- 人物所在的位置突出一些;
- 人物受光的质感加强;
- 如果是冷调的环境,人物肤色需要特别注意,不要过饱和。
基本思路:
- 强化光源的对比/冷暖对比;
- 强化注意力区域/兴趣点。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