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画册模型
一个企业对外的展示有哪些内容?
如果影视文案不知道怎么写,可以去看一下企业的画册。
在做影视文案前,有过一些时日地产文案的经历,当年写过很多企业的画册文案,在一些企业形象片、宣传片、专题片时候,发现企业画册的一些格式,可以变化后使用。
我将一些经常会用到的内容列成了表格,如下:
1、引子 | “比兴” | “引导” | “借势” | “故事” |
|
2、概况 | 规模/体量 | 地理位置 | 主要产品/服务 |
|
|
3、历史沿革 | 成立/诞生 | 过去发展 | 遇到困难 | 解决困难/中兴 | 二次腾飞 |
4、理念/宗旨 | 企业理念 | 管理理念 | 广告语 | slogan |
|
5、团队风采 | 领导 | 管理层风采 | 先进代表 | 团队文化 | 人才引进 |
6、制度/文化 | 制度的完善 | 制度建设 | 文化建设 | 团建活动 |
|
7、管理 | 组织/管理架构 | 质量管理 | 廉政管理 |
|
|
8、主要优势 | 优秀人才 | 优势产品/服务 | 专业优势 | 独有资质 |
|
9、案例/事迹 | 产品案例 | 服务案例 | 先进事迹 |
|
|
10、合作伙伴 | 伙伴案例 | 数据展示 | 合作案例 |
|
|
11、社会责任 | 公益事业 | 社会贡献 | 人本理念 | 员工福利 |
|
12、荣誉/成就 | 所获奖项 | 规模/产能扩大 | 成绩 | 证书 | 获得资质 |
13、党建 |
|
|
|
|
|
14、未来憧憬 | 发展规划 | 未来目标 | 愿景 |
|
|
15、结语 |
|
|
|
|
|
这个表格中的内容可以删减,也可以增添,只是作为一个思考的出发点,这也是整理创意模型的意义。
以这个模型写成的文案,不会出错,但是也很难出彩。其优点就是:全面。适合一些需要全面介绍企业或单位各项信息的场景,不适合大众传播。这个类型的片子,其作用,也是类似于画册的物料,推介、展示,而不是宣传。是视频时代传统画册的替代品。
这个表格的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可以方便和甲方沟通。在文案写作之初,都需要从甲方处收集信息,而甲方通常没有概念需要准备一些什么资料,那么,就可以通过对此表项目的增减,提交甲方一份资料准备列表。通过了解这些几乎涵盖一个企业或单位对外宣传的全部信息点之后,我们对甲方有一个较为详细的感知,再在其中挖掘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亮点,作为我们创意的出发点。
二、时间截面模型
one day in life ,是纪录片制作、视频制作常用的手法。截取一个人物一天的生活,以此为截面,来展示他的生存状态。这个模式可以扩展开来,比如截取一个国家一分钟发生的事情,来展示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一分钟》:
还可以是1秒,一个月,一个5年计划,等等。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时间,也可以打破真实时间,将有代表性的事件,压缩、集中到一个时间里展现。
当然,还可以截取不止一个截面。比如写四季春夏秋冬,各有不同,又可以融入人的主观感受。
三、时间对比/类比模型
将不同的时间拿来对比,可以是古今对比,可以是过去现在的对比,也可以是现在和将来的对比。
可以是同一个空间不同时间点的对比,可以是同一个人物不同时间点的对比,可以是同一个公司不同时间点的对比。
这个创意模型,重点在于变化、展望。哪怕是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其隐含的意义依然是以时间为脉络,梳理出一条向上的线条,给受众以“将来会更好”的信心。
当然,这一模型,也十分适用于那些历史悠久的企业。或者是想要传递给观众历史悠久感觉的产品。
当然,还可以是类比。
黄圣依版的刘伶醉广告,我个人还挺喜欢的。集合了穿越、探墓、盗宝、武侠等类型元素,形成一个很奇特的风格。但是其创意的出发点,依然是古今类比,以古法酿酒来说现在酒的质量好。
四、时间展示模型(大事件模型)
这个模型很好理解,就是追溯历史。可以是真实的历史,当然还可以是同类的历史。比如药的广告,可以追溯《本草纲目》;酒的广告,可以追溯发展历史;等等。
还可以是企业历年大事件,可以是一个单位改革的重要时间节点,可以是一款产品研发的重要时间点,等等。
简单说,就是以时间的顺序,将节点罗列,以展示发展的脉络、文化底蕴的演变、产品的形成,等等。
五、时空截面模型
先来看一副名画:《韩熙载夜宴图》。该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但是不同的时间的场景,却被作者画在了同一副画中,将不同时间放到了一个空间里。

现实中,不同时间当然不能出现在同一个空间里。但是绘画可以,影视同样可以。
我之前看到一则日本广告,就是类似于这样的效果,利用“镜头横移+时间定格”来制作。
六、空间模型
以空间作为出发点来想创意。可以是空间的顺序,可以是空间的拓展,可以是同一空间的变化等等。
空间的顺序。比如写过一些三峡水利的文案,从一滴水从唐古拉山滴入溪流,到溪流汇聚成河,到千万瓦电力的澎湃……比如写过招商片,介绍该地文化底蕴的时候,是按照文化地标的空间顺序写的。
空间的扩展。一些城市的发展是从一个较小的地域空间,到一个大城市空间的发展,也可以按这个顺序写。
同一空间的变化。比如机场的形象片,通过候机厅这一个空间里的故事,串联起来地勤人员的服务。
以空间作为思考的着力点,还可以有很多变化。比如写地产广告,从不同城市的地标对当地的意义,写到本项目作为地标的意义;比如写一个单位的发展,一块废地因为不同的理念而发挥不同的功用……等等。
例子是举不完的。
七、数字模型
“60英里的时速下,这辆最新的劳斯莱斯车内最大的噪音来自于电子钟。”
这句经典文案,估计每个文案人都看到过。数字能够让抽象变成可感,宏大的数字能够描绘出恢弘感,而微观的数字能够直击心灵。
前面分享的《中国1分钟》,就用了很多具体的数字。
数字可以用来对比,比如长城葡萄酒的这则文案:
科学家发现了12,866颗小行星;
长城葡萄酒文案《十年间,世界上发生了什么?》
地球上出生了3亿人;
热带雨林减少了6,070,000平方公里;
元首们签署了6,035项外交备忘录;
互联网+用户增长了270倍;
5,670,003只流浪够找到了家;
乔丹3次复出;
96,354,426对男女结婚;
25,457,998对男女离婚;
人们喝掉7,000,000,000,000罐碳酸饮料;
平均体重增加15%。
我们,养育了1瓶好酒。
2018年滴滴的这则广告,同样也是用到了数字模型:
「2018年 累计101万件失物 滴滴司机全力归还」
「近1/10滴滴司机为退役军人 护航每次行程」
「除夕夜 60万滴滴司机仍坚守岗位」
「滴滴女性司机 提供9亿次贴心服务」
「滴滴司机每年提供出行服务100亿人次」
八、六识模型
人有六识:眼耳鼻舌身意。透过六识来认识世界的六尘:色身香味触法。
利用人的对外界环境的感受能力作为主线,来作为创意出发点。写人们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触碰到的……还有呼吸到的、心灵感受到的,等等。
比如这条新疆首府公馆的形象片:
九、诗句模型
利用古典诗词里的名句,作为创意出发点,也是可行的。
一种是利用名人本地诗。
一些城市宣传片,或者招商片,可以利用历史上文化名人颂扬本地的诗词作为创意出发点。比如我在写宜昌西陵区招商片文案时候,就曾用文化名人写西陵区的诗词来作为章节。
一种是利用有相同关键词的诗句。比如写月的诗词很多,用来写月饼的广告,就可以多角度切入,写亲情、爱情等等。
十、中心思想模型
提出一个中心思想,全片围绕这个中心来写,可以很快速把影片结构出来,并且能够很好地强化受众记忆。
简单的做法,就是围绕品牌的slogan来写,或者是企业的理念来写。比如某企业强调的是地方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就写他的建筑是怎样融合两种文化的(比如三峡机场,外墙荆楚文化元素),写他的员工是怎样融合两种文化的(比如以荆楚文化的精神作为服务理念),写他的管理层是如何融合两种文化的……等等。
也可以是提出一个概念,并且最好是能够简化成一个单词。比如“享受”,中心思想是“享受幸福生活”,然后分别写享受阳光、享受空气、享受私密等等。
还可以是一个字,比如西陵区招商片,就可以根据政府提出的“宜居宜业宜旅宜学宜养,围绕一个“宜”字,分别叙述现代商贸物流、旅游休闲、金融服务、文化创意、智慧产业、生命健康六大现代产业体系。
说到这里,顺便说,其实很多政府公文,将很多丰富内容高度概念化地凝结在了一起,常常概括成了一句话,从上到下传达,这种概括凝练能力是可以作为学习对象的。
十一、托物模型
中国古代就有“托物寓情”、“咏物抒怀”的传统,比如屈原的香草美人。
在做创意的时候,同样可以将企业、单位、或人,寄情于物。我们可以找出企业、单位、产品某些方面的特性,比如企业的品格(企业文化),可以类比为水。可以是大江奔涌豪情万丈、可以是林间溪流温润如玉、可以是水滴石穿执着坚定、可以是逝者如斯从不止步、可以是春雨如油润物无声、可以是骤雨初歇战胜困难……
还可以用视觉元素来作为创意出发点,比如水墨、线条、音符、花朵、纸张、书籍……企业、单位、产品等和这些视觉元素之间,并不一定有什么关联,只是我们做的视觉化的处理。
十二、拟人模型
拟人也是很常见的。将产品或品牌人格化,能够把某些生硬的卖点人性化、形象化,让品牌更有人情味、更有温度,利于建立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情感纽带。
比如日本这个印章广告,就非常巧妙:
十三、人称模型
以人称“你我她”来作为创意出发点。
比如这条央视的改革开放40周年宣传片:
我每天都是朋友圈走步第一名
我不用去健身房
我把梦想做成了玩具
我把奉献当成了事业
我见过你从没见过的风景
我得到的,比你见到的还要多
我比我自己想象的更强大
我来的时候,这里什么都没有
我来了,就要证明我来过
打赢硬仗,才叫酷
苦尽甘来,才叫爽
我的未来,我自己来
我们的未来,我们一起来
这其中,每一个“我”,都是一个不同的人,以点带面,构成一个奋斗者群体,反应一个时代的国家精神。
再看一条片子:
十四、身份置换模型
这一种创意方法在专题片、宣传片、招商片、形象片等等类型等片子中,几乎见不到,但是可以用于广告、病毒视频等。
就是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人、动物等进行身份的置换,形成视觉奇观,强化记忆点。
比如这条百事的广告将动物和人进行了置换:
比如复仇者联盟预告,将大人和小孩身份进行了置换:
十五、倒回模型
我们习惯正着看事物,以正序的时间流动感知事物,但是如果倒过来呢?
时间倒回,是很常见的创意方式。
比如这则俄罗斯的MV《Kolschik》:
比如乔丹广告-《决胜一刻》:
比较不常见的,很特殊的一种是文案倒放,我就见过这么一条,台湾的眼药水广告《让眼睛说》:
在我看来,创意无非就是排列组合。
文学母题没办法有具体的数量,文学故事更是有千百万个。创意的模型,也远不止文中的这15种,所以我将标题起名为“15+n种创意模型”。
还有n种,是一时半会没想到的,也有是我没遇到的,也有是我没有归纳出来的。这其实很难归纳出来套路模版,以供直接套用。比如文中的空间模型,也可以如时间模型细化成:空间扩展式、空间置换式、空间顺序式、空间类比式……等等。
然后,这15种模型,相互之间排列组合,又可以有无数种。比如“数字模型”和可以和“时间展示模型”组合使用(《中国一分钟》)。比如“诗句模型”仅仅作为文案的引子引入正文,正文使用“人称模型”。
不同排列组合,都能形成新的创意。“15+n”里的“n”,具有无限可能。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