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手艺人 讲故事的手艺人
  • 创作向
    • 写作
      • 非虚构
      • 剧本
      • 小说
      • 文言
      • 读书
      • 随笔
    • 拍摄
      • 纪录片
      • 设计
      • 视频
      • 摄影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创作向 › 拍摄 › 视频 ›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
https://1253223083.vod2.myqcloud.com/6f141287vodtranscq1253223083/97b33e785285890794142386774/v.f40.mp4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

向安宇
2019-11-23 15:19:02视频阅读 2,662

少年心志美术学校从婺源写生回来,视频剪辑了,公众号推文也写了,过了两月,整理存档资料翻看当时的照片,才发现当时写了老师、写了学生,却没有写一写这个地方——庐坑。所以,写几笔吧。

江西婺源一个叫庐坑的小山村, 暴雨过后的夜晚, 一个80多岁的老人,搬了张小板凳,独自坐在村头的小桥上,守望着她的村子。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没有蛙鸣蝉噪,只有偶尔几声狗吠,来给湍急的流水伴奏。来自远处山间的泥土,让白天还清可见底的河水如老人的眼底一样浑浊。

天晴后,水流便会缓下来,而水里的泥土会沉淀下来,在河床上铺上浅浅的一层。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千百年,或许亿万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层一层,这个山间的小盆地,就这样由这条河一点一点地塑造了出来。然后某一天,一个詹姓人来到这个小盆地,开垦农田,建造房屋,开枝散叶。也许在此之前这里是庐姓人的地盘,也许是庐姓人卖了田地给詹姓人,然而如同中国的绝大多数农村,在祠堂被毁族谱被烧之后,就断了文字可考的历史,那些历经几百年风雨后的断壁残垣,终究不会言语,最久远的追溯,只能在老人们模糊的记忆里。

不过这些模糊的记忆,也很快就会消失了。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这个一眼能够望到头的小盆地,分成了三个村:东村、西村和下村。东村和西村建在远离河流的山脚,只有下村临河靠山,占据着最好的位置。

下村全部都是詹姓人,后来的外姓人,只能居住在东村和西村。东村和西村都是现代修建,为了发展旅游强行模仿古建的样式,呈现了全国各地可见的东施效颦的“仿古建筑”风格。唯有下村残留有几座完好的房屋以及数座坍塌殆尽的残壁。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下村被詹姓人经营数百年。 河流上游的村头,修建有数座水塘,我不清楚这种水利工程在当地的专有名称。四四方方垒起来的水塘深不见底,临河的地方留有和河道的通道。河水涨的时候,水流漫过通道流入水塘,河水枯竭时候,水塘的水又会反哺河流,完全自动化。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因为这些水塘的调节,村里的房子大胆地直接建在河流边上,没有筑堤,没有河岸缓冲,出门就是水。人和水的关系是如此亲近,穿着开裆裤的小孩在河里玩耍,老人在河里抓鱼,女人们在河里洗衣服,放养的鸭子在河里游来游去……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夜色下的庐坑下村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每天午饭后,村民都会在河边纳凉

村里的古建完整留下的已经不多,但那些厚厚的青石板,高高的青砖墙,依稀可以窥见往日的繁华。

一处长满杂草的深巷里,当地村民指着一栋房子告诉我说:这栋房子是出过进士的。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出过进士的房子

这栋房子早无人住,青砖黛瓦,楼阁依旧,但不见高门大院,只有小小的入户门。四周是别家的房子,青砖墙、石板路,布满了青苔。可就是这样的寻常巷陌,是否曾有一个书生彷徨踱步?如今摆放着杂物的房间里,可有书生挑灯苦读?读累了的书生,会否到河边乘凉?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房屋前面的山墙上,依稀可见粉刷过标语的痕迹,字迹斑驳不可识。几百年前,这面墙上可曾升挂过登科的报贴?几十年前,可曾刷过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亦或是毛泽东语录?十来年前,可曾贴过计划生育的标语?近几年,有没有刷过宣传农村土地政策的标语?

这房子的后人呢?我问村民。

在美国读博士,留在美国了,一家人都在美国,这房子就荒败了,村民答道。

世代读书优秀,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文脉延绵吧。书香门第,代代相传。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在村子的正中央有栋“世天官第”,更能见证这方水土的文脉辉煌。一栋建于封建时期的建筑,以“天”为名,何以如此大胆?我找到住在隔壁的村民求解。

原来这里是村里的老祠堂,这一个祠堂里,出过三代吏部尚书(吏部又称天官),因此皇帝御赐“世天官第”四字以作表彰。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夜色下的世天官第

这小小一个村落,人口数还不如现代一栋楼里的居民,可居然连出大官,可见文脉之盛。

更何况,这里还是詹天佑的故里。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夜色下,村口广场上的詹天佑雕像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村口的广场立着詹天佑的雕像

村子的入口在河流下游,进村口有一个长满杂草的广场,广场中央立有詹天佑的雕像。源于詹天佑的影响力,全球的詹氏后人在这里重修了詹氏祠堂,并在旁边修建了詹天佑纪念馆。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中华詹氏大宗祠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詹天佑纪念馆

很难想象这么小的一个深山村落,能够如此密集地出人才。这里那些高门大院,应该都是出门做官的人,返乡修建的吧。

中国古人的观念里,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那些年代的江西人,无论读书入仕,还是外出经商,最终都要叶落归根,带着外地挣来的财富,在家乡修建起来庭院阁楼。

那时候,回乡是光荣。

如今,回乡成了耻辱。

村里多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或是外出打工,或是异地求学,最后大部分都在城里置业安家。还有如同进士的后人,在国外安了家。回家乡农村,成了没出息的表现。小桥流水、炊烟寥寥、庭院森森,这样的农村终究是死掉了。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80余岁的老人晚上睡不着,独自坐在村头的小桥上,静静地看着这个生活了80多年的村子。会在想什么呢?远方的子女?今年的收成?更可能,什么没有想, 没有希冀着什么,也没有悲伤着什么,也没有思念着什么,只是守着、望着。吹一吹河边的风,就是生活的全部。

守住故土,不是村里老人高尚的坚持,那是他们全部的生活。村里人介绍,每年端午,村里集资用稻草扎出长龙,龙身上插满香,绕村而走,祈祷一年的风调雨顺。

这项活动,称为迎龙。但是,村里的青壮力越来越少,这龙,迎不了多少年了。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火龙舞丰年(拍摄于婺源博物馆)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讲故事的手艺人
赞赏 赞(7) 收藏(0)
本文系作者 @向安宇 原创发布在 讲故事的手艺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人声处理、美化
上一篇
DJI大疆FPV眼镜的升级改造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标签
720全景 ACES AE AE案例 AE表达式 Anyu翻译 CSC电影学院 fusion Hackintosh MG动画 ps教程 vlog wordpress 创意方法 剪辑 字幕 帧影帧画 抖音 摄影 文案 混剪 混音 灯光 看电影 磨皮 穿越机 纪录片 编剧 美术 美食 論語 调度 调色 达芬奇 重讀文學史 青玉记
哪边的年味2020
2020-08-14 21:10:55
1,999 0 6
年终混剪|我们的2019(少年心志美术学校)
2020-04-27 0:06:00
1,904 0 0
混剪|武汉别哭,我的姑娘
2020-02-21 12:51:51
1,854 0 0
古风摄影+景区短视频+MV|巴人河
2019-04-27 0:06:00
959 0 0
7
  • 7
  • 0
关于我:

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当过人民教师,做过策划师,入行影视做剪辑、导演。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支撑,不断钻研,积聚梦想,同时分享干货。

推荐栏目:
视频论文 原创教程 后期制作 非虚构 照片 视频
特色专题:
专题汇总 宜看一侃 帧影帧画 美食摄影 重读文学史 青玉记
Copyright © 2016-2025 讲故事的手艺人. 鄂ICP备16005400号-1 鄂公网安备42050602000017号
  • 创作向
    • 写作
    • 拍摄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剪辑 # # 转场 # # 纪录片 #
向安宇
痴迷文字,醉心影像
420
文章
5
评论
325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