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手艺人 讲故事的手艺人
  • 创作向
    • 写作
      • 非虚构
      • 剧本
      • 小说
      • 文言
      • 读书
      • 随笔
    • 拍摄
      • 纪录片
      • 设计
      • 视频
      • 摄影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创作向 › 拍摄 › 视频 › 哪边的年味2020

哪边的年味2020

向安宇
2020-08-14 21:10:55视频阅读 2,000

上世纪90年代一座小山村里,一串鞭炮的噼啪声划过天际,躲在树后的小男孩还没等鞭炮完全炸完,就冲了出去,踏着尙有余温的满地碎屑,迎着不时飞过的鞭炮纸屑,忍着硝烟的刺鼻味道,在地上翻找没有炸的“哑炮”。回头拨开了纸壳,收集里面的黑火药,够玩好几天的。

不远处,唢呐高亢嘹亮的声音响起,这是客人到了,又要开席了。刚刚的鞭炮,就是新到的客人点燃的,每来一波客人,都会点燃一串“鞭子”。小男孩用脚再次扒了扒地上的纸屑,确认再没有哑炮了,下一次“捕猎”的机会,要等下一波客人到来了,不过手头的哑炮,已经有足够的数量可以和小伙伴分享了。

小男孩起身,往热闹里走去。

唢呐声突然停下,接着响起了长号低沉的呜咽,“呜~~呜~~呜~~”,长长的尾音,喧闹的气氛突然肃穆起来。

小男孩抬头看了眼不远处的棚子,吹鼓手有一个专门的小台子。台子不大,刚刚够一张八仙桌围一圈板凳。有唢呐、有锣、有鼓,这会儿唢呐和锣鼓都停了下来,吹唢呐的人拉下来悬挂在前面架子上的长号,鼓足劲吹出长音,腮帮子鼓得像生气的河豚。“真好玩”,小男孩心想。

“砰!”

小男孩被耳边突然的爆炸声吓得差点翻到地上,那是三眼铳的声音。小男孩很后悔,三声长号过后,就该是三眼铳表演了,怎么就忘了呢?这个时间不应该到放铳的地方的。

哪边的年味2020-讲故事的手艺人

小男孩使劲吞着唾液缓解耳鸣,一边继续去找小伙伴。

锣鼓的声音又响了起来,穿着法袍的道士拿着铛子开始了下一场法事。

小男孩听不懂道士在唱什么,只是觉得道士的法袍花花绿绿很华丽,在锣鼓声里时而低沉婉转、时而高昂嘹亮的唱着,不时还会旋转、跳跃,甚至还会拿着一把剑四处比划。这一切在小男孩眼里,简直太有意思了,太好玩了,太想要学了。

被法事吸引的小男孩,直到法事结束,才想起他是要去找小伙伴的。堂屋外面有些挤了,客人来了很多,塞满了屋子和稻场。两张八仙桌已经上了几个菜了。土家的十碗八扣,婚、丧、嫁、娶、生子、生女,菜品都差不多,只是上菜的顺序大有讲究。

“顺~咯~~~”嘹亮的声音拖得很长很长,听这个声音,就知道下一道菜端过来了。小男孩想,这个上菜的人,一定是村里肺活量最大的人吧,高高举着“条盘”(一种木制托盘)穿过人群,像是前方回来报捷的将士般骄傲,一声“顺咯”,能把锣鼓、鞭炮、道士的声音全压下去。被压下去的还有老太太的哭声。

这一天是丧礼,老太太的丈夫过世了。在一片热闹里,老太太的哭声只是被短暂压下去,然后又顽强地加入到这一片喧闹里。

老太太坐在台阶上的一把小椅子上,一边用手拍着大腿给自己打着节奏,一边哭诉着。不过在小男孩听来,更像是唱歌,排比结构的唱词,合辙押韵。唱的内容,也让小男孩很新奇,都是骂她丈夫的种种过错。小男孩听了很久,都没有重复的词。

直到小男孩长大以后才知道,土家姑娘的哭,是有传承的,姑娘在出阁前,是一定要把哭学会的。

出嫁要哭,亲人离世也要哭,哭得不好,是要被村里人说闲话的。因而,姑娘很早就要跟着长辈学哭,然后就这样一辈又一辈的传下来,哭的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押韵。

小男孩长大后,已经记不清当年的老太太哭的是些什么词,只记得那时候大家似乎都不悲伤,四周的人都享受着热闹的氛围,围着老太太的人,也时不时笑容满面地讲着闲话。

到了晚上,大家就玩的更嗨了。灵堂里棺材前变成了“舞池”,锣鼓躁起来了,舞蹈跳起来了。村里的汉子们轮番上阵,挥着胳膊挥着汗,甩开膀子扯开嗓子,跳完一圈下来还要和旁边人交流一下舞技,休息好了就再次下场跳起来。

跳丧,法事,唢呐,锣鼓,这些热闹要持续一整晚。有时候,更大的法事,会连着这样热闹八九个晚上。

直到长大前,小男孩都没有至亲离世,虽然参加过很多葬礼,但是,在幼小的心灵中,这并不是一件多么悲伤的事情,反而是一件热闹的事情。

直到2008年读大学时候,独在外地接到爷爷离世的消息,才体会到那种亲人离去后撕裂般的痛。

2019年,奶奶因病离世,刚开始悲伤,葬礼就开始了,遵照遗嘱没有请人跳丧,但有道士、唢呐、锣鼓,喧嚣热闹。披麻戴孝,给每一个前来吊唁的客人磕头,跟在道士身后做法事不断磕头……

葬礼的繁琐仪式,不仅是给过世的人的,更是给生者的安慰。亲人们聚在一起,吊唁,怀念,同时也在一起吃饭喝酒跳舞,相信逝去的人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相信阴司的神灵会前来接引。

我家乡有不少土家族的习俗留下来。“土家族”这个称呼,是建国以后才有的,不过几十年历史,而一直在这片土地生存的人们称呼自己为“毕兹卡”。毕兹卡崇尚先民信仰,相信逝去的亲人会和活着的人一起生活,有一个地方的毕兹卡甚至会把亲人埋葬在家里的堂屋里。

家乡有一个小地方的地名叫做“三教庙”,传说以前曾有一座庙宇,供奉着儒道释三教的神灵。于是这里的信仰变得尤为复杂。

我家后面的山上,有座普济寺,供奉着观音菩萨。小时候周边乡民但凡有什么难事,都会带上“红”(红布),前往普济寺烧香祷告,或者难以决断的事情占卜问卦,而死后则会请道士做法事,请道教的神灵前来接引亡魂。生前信仰佛法,死后皈依道教,同时又像毕兹卡一样相信亡人会陪伴着在世的亲人。

每逢月半(土家的节日)、除夕,亲人一起吃饭,会摆上逝去亲人的椅子和碗筷,在一张桌子上,跨越阴间和阳世。

哪边的年味2020-讲故事的手艺人
哪边的年味2020-讲故事的手艺人
哪边的年味2020-讲故事的手艺人

乡间的信仰,其实无关宗教,都只是乡俗。家乡不远的一个镇子,一样的土家族,也要跳丧,而葬礼的法事却是请和尚来做。无关宗教,更无关迷信,我们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怀念亲人,更给生者以慰藉。

在剪辑《哪边的年味2020》时候,我把奶奶生前的镜头融进了片子里,虽然有字幕提示,但没有特别显出这些镜头是过去的,打牌的场景,则干脆把2020年的镜头和2017年的镜头剪接在了一起,逝者,生者,隔了3年的时空,打了一场牌,就像毕兹卡所相信的那样,逝去的亲人只是换了一种方式陪伴在我们身边。

剪辑完《哪边的年味2020》,我发给一位合作纪录片的前辈看,前辈打来电话,说看完很感慨,他有几十年未曾这样和家人朝夕相处了,若非疫情,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

太多人都是如此了吧,再不被土地束缚,亲人们天南海北,过年也仅仅是四五天的相聚,能一两个月相聚在一起,何其不容易?

疫情,亲人的离去,都是伤痛。城里人隔着窗子和楼栋齐声高歌,隔着屏幕录着短视频花式作妖。乡间人口太分散受疫情影像较少,一起蒸包子,一起种地,一起砍柴劈柴,一起挖野菜。

那时候我总忍不住想,阿Q精神,被认为是国民的劣根性,批判得一无是处。可是,这种精神又何尝不是这个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

在面对伤痛时候,我们不是将这种痛苦转化为愤怒,我们没有游行示威,没有上街抗议,没有打砸烧抢,而是把痛苦转换为快乐。

我们聚集在一起苦中作乐,在互相的陪伴下舔舐伤口,土家人甚至在亲人离开后敲锣打鼓跳起舞来。国人爱热闹,一热闹,就忘记了伤口,消解了痛苦,等到艰难的时刻过去,立刻就能振作起来,投入工作中。

阿Q精神,何尝不是一个民族的韧性?何尝不是每一个个体悲壮的、不屈不挠的、永不妥协的抗争?

这种精神,是这个文明从数次被外族统治、数次在战乱中濒临灭亡,然后在血与火的废墟里学会的。我们用唢呐庆祝出生,也用唢呐送走亡灵,我们把悲伤用表达快乐的方式发泄出去,我们把更多的精力留给眼前人眼前事。无论怎样的伤痛、怎样的苦难、怎样的难受,都不曾击垮我们。无论是足以毁掉一个家庭的病痛,无论是足以让一整个国家停止运转的疫情,我们都乐观地一跨而过。

这篇文章写到一半,好朋友打来电话,声音哽咽,说他外婆刚刚离世了。我能理解他的悲伤,我们这一批人都过了30了,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人,开始越来越少了。我跟朋友说多陪陪外公,等我回宜昌了,一起去看望外公。生老病死,我们没有任何从物理上、生理上战胜的可能,我们只能从精神上去战胜。但是更多的,是应该珍惜在世的亲人。

之前过年在家,我录了一点二佬佬二婆婆的视频。听着二佬佬讲他的生平,突然想到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听他讲他的一生,而爷爷、奶奶,我再也没有机会去拍下他们的样子,去了解他们的生平故事了。

哪边的年味2020-讲故事的手艺人
20多年后再次和老妈在同一地方合影
哪边的年味2020-讲故事的手艺人
妹妹、二爹、二妈一家三口
哪边的年味2020-讲故事的手艺人
晒太阳
哪边的年味2020-讲故事的手艺人
做包子
哪边的年味2020-讲故事的手艺人
老爸在家办公,联系扶贫对象
哪边的年味2020-讲故事的手艺人
姨爹、姐夫、哥哥
哪边的年味2020-讲故事的手艺人
外婆和四嘎公在聊天
赞赏 赞(6) 收藏(0)
本文系作者 @向安宇 原创发布在 讲故事的手艺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穿越机入坑日志(1)
上一篇
《哪边的年味2020》剪辑中的思考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标签
720全景 ACES AE AE案例 AE表达式 Anyu翻译 CSC电影学院 fusion Hackintosh MG动画 ps教程 vlog wordpress 创意方法 剪辑 字幕 帧影帧画 抖音 摄影 文案 混剪 混音 灯光 看电影 磨皮 穿越机 纪录片 编剧 美术 美食 論語 调度 调色 达芬奇 重讀文學史 青玉记
年终混剪|我们的2019(少年心志美术学校)
2020-04-27 0:06:00
1,904 0 0
混剪|武汉别哭,我的姑娘
2020-02-21 12:51:51
1,855 0 0
活动跟拍|檐上晚霞依旧红,院内青藤裂墙出——记江西婺源庐坑行
2019-11-23 15:19:02
2,662 0 7
古风摄影+景区短视频+MV|巴人河
2019-04-27 0:06:00
959 0 0
6
  • 6
  • 0
关于我:

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当过人民教师,做过策划师,入行影视做剪辑、导演。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支撑,不断钻研,积聚梦想,同时分享干货。

推荐栏目:
视频论文 原创教程 后期制作 非虚构 照片 视频
特色专题:
专题汇总 宜看一侃 帧影帧画 美食摄影 重读文学史 青玉记
Copyright © 2016-2025 讲故事的手艺人. 鄂ICP备16005400号-1 鄂公网安备42050602000017号
  • 创作向
    • 写作
    • 拍摄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剪辑 # # 转场 # # 纪录片 #
向安宇
痴迷文字,醉心影像
420
文章
5
评论
325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