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手艺人 讲故事的手艺人
  • 创作向
    • 写作
      • 非虚构
      • 剧本
      • 小说
      • 文言
      • 读书
      • 随笔
    • 拍摄
      • 纪录片
      • 设计
      • 视频
      • 摄影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技术向 › 后期制作 › 我是怎样选择背景音乐的

我是怎样选择背景音乐的

向安宇
2018-11-30 17:58:29后期制作阅读 2,800

我入行之时不是做剪辑的,但是工作关系,剪辑了一些片子。如今如果要说一门唯一愿意熬夜去做的事情,大概只有剪辑这件事了。

最近思考了一些BGM的东西,做一个小结。也许过几个月我就有了新的认识,那这篇文章,可以做一个见证。

1、画面负责信息,声音负责情感。

仅仅是画面,没有声音,基本很难打动。但是如果只有声音,却能够引起情绪的共鸣。比如听音乐,会感动;比如听鬼故事,会恐惧……

所以用声音去抓住观众,而不是靠画面。

2、剪辑时候,BGM一定是最后拖到轨道上去的

可能大多数新手剪辑师,第一次剪辑,都是先铺上一首歌,然后卡着节奏往上面堆画面。我有阵子甚至是没有音乐就无法剪辑,但是,慢慢我发现一个提高剪辑技术的“捷径”。

那就是,关掉所有声音。

关掉声音后,就会注意画面本身的韵律。我甚至发现,画面本身的节奏在那里,BGM可以随意更换。之前剪辑“霄张花甲”的产品广告,我就是先关掉所有声音,剪辑完成后,更换不同BGM,找那个感觉最好的BGM。

画面基本都一样,但是不同的BGM,感觉不一样,但是并没有节奏不对的感觉。因为音乐是有节拍的,画面按照节拍剪辑,节奏、韵律就不会错。

我记得之前在哪里看到过,好莱坞一位剪辑大神(忘记谁了)说,他剪辑电影的诀窍就是:关掉所有声音。

3、关掉BMG,应该从头到尾能够听到声音

剪辑好画面之后的第二步,就是处理各种音乐之外的声音。BGM是带动情绪的,绝不是填补声音空白的。

项目大有混音师,忽略我说的。小成本制作,剪辑师得搞定画面、声音、合成、动画等一切事情,尤其是声音,需要自己掌握。

我是怎样选择背景音乐的-讲故事的手艺人

这是曾经很火的一部短片《土耳其瞭望塔》的作者,所分享出来的FCPX的时间线。

我是怎样选择背景音乐的-讲故事的手艺人

这是我前不久剪辑一个小短片的时间线,弱了很多……

总之,要利用现场录音、后期拟音、音效库,等等一切手段,把声音轨道铺的厚厚实实。当然,这些声音必须是影片需要的声音。有时候,静默,反而效果更好。

某电影理论(我不是学院派出身,记不得哪里的理论了)认为,一个场景里,至少要能听到6种声音。电影《霸王别姬》常被拿来分析声音处理,不妨自己找出来,仔细反复听。很多地方一个场景根本不只六种。声音里能透露出很多很多的东西。有时候观众甚至根本不会注意到自己听到了那么多声音,但这些声音的目的达到了。

4、进入场景时尽量不以音乐进入,而是以现场音将观众带入

音乐起来过早,很容易把观众情绪带到别处,或者干脆就是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

我最近剪辑一个片子,片头的地方反复看,总觉得别扭,后来发现是音乐起来早了。现场的声音,哪怕是底噪,都比音乐更有代入感。现场的声音,无论是环境声还是人声,都能迅速把观众带进来。只有让观众先分辨出身处何方,才能让观众做好接受信息和情感的准备。给观众一点时间,观众准备好,之后如果需要情绪渲染,那再慢慢起来音乐。

5、一定要有安静的时候

这一点不需要说太多,没有安静,就突显不出来热闹。音乐要有起伏、舒缓。

剪辑其实就是挑逗观众,一定要注意观众的情绪。感觉观众的神经已经绷紧到临界点了,赶紧切走紧张的音乐,如一段舒缓的。

实际上这点并不只是在说音乐,整个画面、声音,都应该这样处理。节奏节奏,有快有慢才叫节奏。

5、尽可能节制,不到非用音乐不可的时候不要用。

一部片子,不要总想着从头到尾抓住观众情绪。实际上这很难做到。

观众一定会联想到别处,我觉得剪辑师应该鼓励自己的观众浮想联翩。试图把观众紧紧按住,往往吃力不讨好。

音乐对情感的渲染作用是巨大的,这是秘密武器,一定要省着用。

剪辑一部伤感的片子,如果全片都是悲伤的音乐。首先观众受不了,更重要的是,那些关键的情绪点凸显不出来了。

要先累积观众的情绪,不断累积,不断累积,然后在那个最关键的点,音乐加入进来。

我觉得,剪辑时候千万不要想着在本来没有情绪的地方,试图用音乐去渲染情绪。音乐只能是作为催化剂,在本来已经产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加速反应。

6、不要总是需要什么音乐就放什么音乐

一位叫做Tony Zhou的youtuber曾做过一期节目,先是选择了几部经典电影,在大街上采访行人是否记得其中配乐,行人们随口哼唱出来。然后,问行人们是否记得漫威电影中的配乐,结果基本答不出来。

因为漫威电影,总是在该有悲伤音乐的时候有悲伤音乐,该有搞笑音乐的时候有搞笑音乐,所听即所得、用旁白覆盖、使用temp music。很多导演在强调,电影里的音乐不应该被注意到。

Tony Zhou主要是在讨论一些美国工业体系的问题。他认为,不要总是想着淡化音乐,而是让音乐丰富电影的情感。

我在想的是,有些时候,不要总想着放“合适”的配乐,让配乐完全沦为场景的附属。还是老观点,剪辑是一场挑逗观众的游戏。剪辑师应该站的比观众高一些,如果观众觉得这里该什么配乐,就给什么配乐,完全迎合观众的期许,未免太偷懒了。当然这样足够安全,不会出错。但也足够平庸。

试着突破一些常规,做一些超出观众预期的事情吧。

7、怎样找配乐?

我是怎样选择背景音乐的-讲故事的手艺人

我目前的声音素材有500来G,AudioJungle Music,Audiomachine Music Library,Gothic Storm Music,Immediate Music,Really slow motion,The Best of Epic Music,West One Music,X. X-Ray Dog 等等各种高品质音效库。没事时候听,听完打标记。

然后还有各种自己建立的音效库,分类储存自己日常收集来的音乐。

除此之外,我觉得网易云也是个不错的东西,我建立了各种播单,放着各种我觉得好听的或者有趣的音乐。

总之,一是平时多听,二是多偷。

偷是个很偷懒的办法,平时听到某个片子里,某个场景放这个音乐很好,于是用手机听曲的App找到歌名,偷过来放到自己音效库。下次剪辑类似场景时候,直接用。

最后,我想说的是,如同沃尔特·默奇所说,学习剪辑就像学习跳舞,除了练习、练习、不断练习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剪辑时候把配乐玩溜,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在不断剪辑中不断尝试。

剪辑 混音
赞赏 赞(1) 收藏(0)
本文系作者 @向安宇 原创发布在 讲故事的手艺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故事》摘抄——02:术语
上一篇
星期天,我到一个洗脑销售会上了堂营销课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所有评论(1)
  • 大星

    求云盘

    6年前 未知地区 回复
标签
720全景 ACES AE AE案例 AE表达式 Anyu翻译 CSC电影学院 fusion Hackintosh MG动画 ps教程 vlog wordpress 创意方法 剪辑 字幕 帧影帧画 抖音 摄影 文案 混剪 混音 灯光 看电影 磨皮 穿越机 纪录片 编剧 美术 美食 論語 调度 调色 达芬奇 重讀文學史 青玉记
ImpulZ Luts的使用
2020-11-24 14:41:15
3,369 0 7
关于剪辑的日常叨叨:什么时候用特效转场
2020-09-04 21:39:51
2,096 0 3
《哪边的年味2020》剪辑中的思考
2020-08-20 19:04:11
1,344 0 3
分镜头,可以学学这条抖音
2020-06-22 22:48:11
2,083 0 2
1 1
  • 1
  • 1
关于我:

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当过人民教师,做过策划师,入行影视做剪辑、导演。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支撑,不断钻研,积聚梦想,同时分享干货。

推荐栏目:
视频论文 原创教程 后期制作 非虚构 照片 视频
特色专题:
专题汇总 宜看一侃 帧影帧画 美食摄影 重读文学史 青玉记
Copyright © 2016-2025 讲故事的手艺人. 鄂ICP备16005400号-1 鄂公网安备42050602000017号
  • 创作向
    • 写作
    • 拍摄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剪辑 # # 转场 # # 纪录片 #
向安宇
痴迷文字,醉心影像
420
文章
5
评论
325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