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手艺人 讲故事的手艺人
  • 创作向
    • 写作
      • 非虚构
      • 剧本
      • 小说
      • 文言
      • 读书
      • 随笔
    • 拍摄
      • 纪录片
      • 设计
      • 视频
      • 摄影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技术向 › 后期制作 › [戴锦华]TED顿悟时刻(附讲稿整理)

[戴锦华]TED顿悟时刻(附讲稿整理)

向安宇
2018-03-02 10:50:50后期制作阅读 1,290

3月7日,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TED大会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报告厅召开。大会以“顿悟时刻”(The Aha! Moment)为主题,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等9位嘉宾与观众分享了他们在学术研究、在工作学习中有了顿悟、进而影响生活甚至改变人生的关键时刻。

主题的偷换和辨析

The Aha! Moment是灵光一现或者是心有灵犀,中文中的“顿悟时刻”,则是佛教禅宗里一个神圣的时刻,一个开悟的时刻,一个获得大智慧的时刻。而相对于所有宗教中的大智慧,无外乎是在那一个时刻,我们参透了生死。人类的生命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生命是一个减法,从我们出生的那一个时刻起,我们一步一步的逼向死亡。

    而人类这种动物的奇妙,或者说可悲之处在于,我们是地球上一种少有的生命:我们预知我们的死亡。但是可悲的是,在人类短暂而漫长的历史中,我们从来没有参透死亡,从来没有接受死亡,从来没有从容地迎向死亡。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全部知识,都是从死亡开始。我们试图揭示死亡,试图理解死亡,顿悟就是那样的时刻。当我们参透生死的时刻,我们顿悟的时刻,我们同时参悟了真与幻,了悟了有与无。

    所以我最早看到这个题目时候,我想如果我顿悟了,我不会站在这里。

    The Aha! Moment相对于佛教的“顿悟”,有趣的是,它发生在与“悟”相对应的另一极上面,它是一个“执”——执念的过程、固执的过程、执着的过程——的一个美妙的过程。当我们沉迷、当我们追逐、当我们陷溺、当我们绝望,但是某一个时刻云开雾散、豁然开朗,我们突然获得了我们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一个有趣的、准确的,也许相当简单的朴素的答案。

电影的隐喻

电影不仅是一门艺术、不仅仅是一个娱乐工业、不仅仅是一个奇妙的幻想世界,电影还是关于我们时代的影响文化,关于我们时代的娱乐工业,关于我们时代媒介的一个有趣的隐喻。

    从电影诞生那天起,就有关于电影的讨论,关于电影的思考,有关于电影的执迷,和试图对电影所获取的 Aha! Moment。电影作为一个今天的视觉文化,今天的流行媒体,今天的急剧变化中的媒介手段,与电影相联系的隐喻是——黑镜子。

    电影为什么极具魅力,为什么从诞生起就俘获了全世界的人们,尽管电影在衰弱,但是电影类准电影工业正在继续捕获着人们、吸引人们、抓住人们,使人们深深沉溺,深深陷入一种执迷当中。

[戴锦华]TED顿悟时刻(附讲稿整理)-讲故事的手艺人

    当我们去思考电影作为一种媒介的时候,当我们去思考今天泛滥的、滥觞的、蓬勃发展的、以天文数字增长的影像文化和影像介质的时候,我们又会发现,其实有个简单的质的规定,就是——什么东西成为了我们对象物的影像。

    电影的开始在哪里?电影的终结在哪里?我们发现其实很简单,是所谓的frame——画框的存在!

    一个大千世界的图景成为一个影像,当它被有限的画框所分割的时候,两个事情发生了。

    一个事情:它从一个自然的、潜语言的、非表达性的存在,变成了一个语言性的存在。画框组织了进入画框的影像元素,把它变为了叙述,变为了表达,变为了再现,变为了语言。如果每一幅电影的画面、每一幅电视剧的画面、每一幅电脑呈现出来的游戏的画面、和录像艺术的画面,形形色色的视频的画面,同时是一幅在特定的画框中的画的时候,是一个经过画框组织出来的语言表达的时候,我们好像正在远离这种介质的魅力,而不是迫近它。为什么?一个观看者和一幅画的关系,似乎是清晰的、是可以分切的,是有清晰的主体和客体、观看者和被观看者的,而活动影像的魅力,是在于,它把我们带入了另一种情境,这也是“黑镜子”的由来。

    我们说电影语言的秘密、电影讲述故事的秘密,产生于一个最朴素的元素:画框的存在。而画框,意味着进入画框的东西被组织、被人为的构置,成为了艺术、成为了语言、成为了美。于是,曾经有人指出说:所有的影像媒体、介质,画框的存在,应该有个更恰当的比喻——窗口。

[戴锦华]TED顿悟时刻(附讲稿整理)-讲故事的手艺人

    一扇打开的窗,我们透过这扇窗,望向真实、望向世界、望向人生、望向宇宙万物。那么这正是我们今天讨论新媒体、讨论移动通讯平台、讨论智能手机、讨论iPad的时候的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我们透过这个画框,是望向了真实呢?还是望向了一个经过组织的幻象世界呢?

    这就引申出了两组比喻:电影、画、画框、画框中的画;电影、窗口。现在我想引进第三个隐喻,而第三个隐喻,把我们带向我今天试图跟大家分享的讨论。这第三个隐喻就是:电影是梦。

[戴锦华]TED顿悟时刻(附讲稿整理)-讲故事的手艺人

     事实上比画、画框、窗口跟早出现的关于电影的比喻是:梦。电影在上上个世纪之交诞生的同时,就诞生了关于电影梦工厂的讨论,大家都知道斯皮尔伯格曾经成立 的团队就叫做dreamwork,梦工厂。

    那么,当我们说电影是梦的时候,我们凸显的是两个元素。一个元素是:电影是一种幻象、电影是一种、电影是一个美丽的不真实的虚幻的愉悦和抚慰我们的时刻。但是它带出的是第二个层面,这个层面回答了,当我们说电影是一幅画,透过视窗看到的一切是经过组织的语言行为之外的东西,就是,我们看电影时候的——沉醉。我们看到电影时候,所获得的快感。因为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像是在梦中一样,不是简单的认同,不是简单的代入,而是同时置身多处的主体,我们在观看行动,同时想象自己投入行动。那么,电影是画,电影是窗口,电影是梦,电影还是别动东西吗?

    回到开头,我们说电影是黑镜子,也许是一个恰当的命名。因为,电影的形象更像是镜子。这个镜子当然不是映照真实的人生、社会的镜子,这个镜子指的是一种“太虚幻镜”之镜,是一个混淆了真实与虚构、混淆了自我与他人的镜子。正是电影作为镜子的比喻,解释了为什么电影是梦。

[戴锦华]TED顿悟时刻(附讲稿整理)-讲故事的手艺人

    回到电影的自身来说,我们会发现,电影更像是我在PPT里用的画面(Inception里的画面),Inception中用了一个极端悖谬的介乎于“顿悟”和“执迷”之间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叫做“清醒”。“清醒”和梦的对应,把今天我们面对世界文化的悖论,再一次堆到我们面前。

    如果我们大家再回忆一下我们所看的、我们所热爱、我们所熟悉的商业巨片们,我们会发现,电影是梦!但是,中文的“梦”同时对应着“dream”和“nightmare”(“美梦”和“噩梦”),而如果大家再回忆一下会发现,迷人电影通常从噩梦开始。比如《星际穿越》,我们从一个地球毁灭时刻进入。但是,如果我们大家再来看一下好莱坞大片的话,大家一定可以放心,因为我们将在结尾的时刻从噩梦中醒来。

    好,我现在要说——我们真的醒来了吗?

    事实上,经典的、成功的、成熟的、迷人的商业电影的秘密,是在我们自以为醒来的时刻——入梦!因为电影里噩梦醒来的结局,给我们一个承诺,给我们一个在现实中无法兑现的承诺,给我们一个得到抚慰的时刻.

[戴锦华]TED顿悟时刻(附讲稿整理)-讲故事的手艺人

    那么,从这里引申出进一步的讨论:今天我们面对不同的媒体、面对不同的介质、面对不同的画框、面对不同的黑镜子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在经历一个醒来的时刻?还是在经历一个入梦的时刻?就像我们在享有粉丝圈、朋友圈的友爱的时候,我们究竟是在经历一种人类的重新组合、人类的重新相聚,还是我们在经历着一个更深刻的放逐和疏离?

    那么,同时今年的好莱坞、今年的奥斯卡(半梨注:2015年)一反常态。今年的奥斯卡非常像欧洲的艺术电影节,今年的奥斯卡分外的沉重,今年的奥斯卡分外的庄严,今年的奥斯卡分外的艺术。原因是,在这届奥斯卡影片当中,我们没能在荧幕退出完的时候,当镜头缓慢地拉升做一个退出的时候,我们没能成功的醒来,或者说,我们没能成功的入梦。就像《鸟人》的结局,人们在说:他自杀了吗?他飞翔了吗?究竟这是一个幻想的美妙的世界呢?还是一个绝望的世界?究竟是一个真正的艺术战胜了商业的执迷的想象?还是所谓艺术的梦想在现实面前彻底的粉碎的时刻呢?

    我赞赏这样的一个努力,因为,在这个时刻,它砸向了由幻想、由虚假、由承诺、由抚慰所给出的一个廉价的入梦时分,它迫使我们嘲笑现实、追问现实,并且给出回答。因为,影像所构成的世界,可以是一个顿悟时刻。在这儿,我说的是一个获得真正智慧的时刻,但它也可以是一个幻象的、高幻的、沉迷的、梦幻的这样一个世界。而当我们把影像真正的变成一个窗口,当我们望向这个大千世界,当我们望向我们今天的世界,并没有因为巨大的科技革命和进步所带来的便利而消弭了一切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求的是,对新的想象、象征秩序的重建,而不是对于想象界的幻想的永恒的投入,永恒的沉迷。所以,一边是我所酷爱的艺术样式,一边是我看到的这个艺术样式正在迅速地弥散,正在覆盖我们的文化,正在成为我们今天主题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体形态。

    但另一方面,我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是这样的思考:就是面对镜子,也许是一个自恋的、完满的,我们不去感悟,不是茕茕孑立,不是形影相吊,而相反,我们感到一种对影成三人的怡然的时候。我们试着呼唤另一种可能,试一试刮掉这面镜子背后的涂料,你会发现,镜子就变成了玻璃,镜子就变成了窗口,镜子就从你自我观看、自我爱宠、自我沉溺的,而变成一个透向世界的窗口。如果我们不能这样做的话,我至少,我甚至呼唤大家打碎镜子,因为打碎一瞬间,是豁然开朗的瞬间,也许是一个aha moment。

    所以,何谓梦醒时刻,我们选择在wake up的呼唤当中进入深深的沉梦,还是选择在wake up声中睁开我们的眼睛,迎向我们今天的世界,迎向我们今天的事实,迎向这个经济系数在拉大,GDP标识一切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的生存的困顿,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的我们生命的地平线的压缩?

    世界仍然很大,世界仍然很美好,每个人的选择仍然很多。请你们相信,精彩的人生有很多种,而不只是一种。

    谢谢大家。

赞赏 赞(0) 收藏(0)
不会讲故事的餐厅老板不是好老板
上一篇
激进悬疑创意法|日本小林市宣传片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标签
720全景 ACES AE AE案例 AE表达式 Anyu翻译 CSC电影学院 fusion Hackintosh MG动画 ps教程 vlog wordpress 创意方法 剪辑 字幕 帧影帧画 抖音 摄影 文案 混剪 混音 灯光 看电影 磨皮 穿越机 纪录片 编剧 美术 美食 論語 调度 调色 达芬奇 重讀文學史 青玉记
ImpulZ Luts的使用
2020-11-24 14:41:15
3,370 0 7
关于剪辑的日常叨叨:什么时候用特效转场
2020-09-04 21:39:51
2,096 0 3
《哪边的年味2020》剪辑中的思考
2020-08-20 19:04:11
1,344 0 3
分镜头,可以学学这条抖音
2020-06-22 22:48:11
2,083 0 2
  • 0
  • 0
关于我:

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当过人民教师,做过策划师,入行影视做剪辑、导演。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支撑,不断钻研,积聚梦想,同时分享干货。

推荐栏目:
视频论文 原创教程 后期制作 非虚构 照片 视频
特色专题:
专题汇总 宜看一侃 帧影帧画 美食摄影 重读文学史 青玉记
Copyright © 2016-2025 讲故事的手艺人. 鄂ICP备16005400号-1 鄂公网安备42050602000017号
  • 创作向
    • 写作
    • 拍摄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剪辑 # # 转场 # # 纪录片 #
向安宇
痴迷文字,醉心影像
420
文章
5
评论
325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