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手艺人 讲故事的手艺人
  • 创作向
    • 写作
      • 非虚构
      • 剧本
      • 小说
      • 文言
      • 读书
      • 随笔
    • 拍摄
      • 纪录片
      • 设计
      • 视频
      • 摄影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读书 › 奉旨填词柳三变

奉旨填词柳三变

向安宇
2016-09-22 11:24:08读书阅读 979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方柔软,被严密保护在心底深处,绝不可碰触,但却有这样的人、这样的词,轻易就能撩拨到人的心里去,浅吟低唱,已是愁肠寸断。

如果有人送了另外一个人一把举世无双的宝剑,有可能是干将,有可能是莫邪,而这个人,拿来了剑,袖子一撸,就准备拿着去杀猪,那这个赠剑的人,恐怕要被气死了。我想上天跟凡人有着同样的心思。如果赠予了一个人某项举世无双的本领,一定不希望他把这种本领浪费到别的事情上去。上天给了柳三变举世无双的才华,就绝对不希望他利用这种才华在官场中溜须拍马。所以上天给他安排了一个苦逼的人生,但同时,也是一个传奇的人生。

柳三变,字耆(qí)卿、景庄。后改名永。家中排行老七,世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人称‘柳屯田’。柳三变、柳永、柳七、柳屯田都是这个人。

柳三变虽然一生穿花街、走柳巷,但他不是韦小宝,不是从小就立志为服务行业做贡献的。他小时候的理想,和中国绝大多数文人的理想是一致的,就是“学而优则仕”,而且柳三变小时候的理想还不是仅仅当个官就算了,而是要位列公卿。可是这一点,偏偏就“求不得”。

先来看看他的出身,柳三变的出身比韦小宝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他出身在书香门第、名门望族。爷爷柳崇,是当时的一个大家,以儒学著称,名扬天下。父亲柳宜原本是南唐的高官,降了大宋以后又官至工部侍郎。他还有五个在官场的叔叔,有两个还是副部级以上的。由此可见,柳三变这孩子绝对比现在什么富二代要牛多了,人家那可是官宦世家啊。

他们家不仅是有钱有权,而且有学问。父亲柳宜,雍熙二年的进士。哥哥柳三复是真宗天禧二年的进士,另一个哥哥柳三接是仁宗景祐元年的进士。哥哥柳三接的儿子柳淇,也就是他的侄子,是景祐五年的进士。他自己的儿子柳涚(shuì),是仁宗庆历六年进士。而柳三变自己,到了47岁才混了个进士,而且还是皇上特别恩准,才给赐了一个同进士出身。

其实柳三变小时候就有“神童”的美誉。这里还有个有意思的传说。相传他的乳母略通诗词,是一个败落的官宦家的女儿。她很喜欢柳永,每天给他喂奶的时候,就用手指沾着乳汁,在柳三变的掌心写字。所以柳三变到了7岁的时候,就成了乡里的神童。故事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有一点,就是这孩子从小就聪明。

可他为什么就考不取进士呢?

他自负才气,认为考个进士轻而易举,到了汴京,也不认真准备,成天的寻花问柳。都说韶光易逝,年轻时候就应该珍惜光阴,力求上进。可柳三变怎样呢?他说“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chì不异于)。”《长寿乐》(按:楚腰”出自《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后泛称女子的细腰为“楚腰”。 古代美女西施出自越国,故以“越艳”泛指美貌女子。)考试当官的事,早抛到云霄海外了。“论槛(jiàn栏杆)买花,盈车载酒,百琲(bèi成串的珠子)千金邀妓。何妨沉醉,有人伴,日高春睡。”

但是,考功名并非柳三变想得那么简单,也许是三变过于自信,也许是一时大意。这一次他落榜了。

但是当时要当进士,除了正常的礼部考试以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途径,就是写文章拍皇上马屁。马屁拍得好,皇上一高兴,就可能“赐第”。这种拍马屁的形式,在文人之间有另外一种更好听的说法,叫“献颂”。当时有很多向皇上献篇文章然后就被破格录取这样的事情,柳三变当然也是不甘落后。他写了大量的词来赞颂皇帝。可是幸运一直都没他的份。终于忍不住了,在一次落榜后,发起了牢骚:“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

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宋仁宗赵祯,他是个非常不错的皇帝,而且是一个重文轻武、偃武修文的皇帝。在“唐宋八大家”里,除了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其他6人都活跃于仁宗时期。以至于林语堂说,这是中国文人“最好的时代”。按说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作为文人的柳三变应该很吃香才对。可是柳三变似乎注定了是一个苦逼的孩子,仁宗好好地把他给黑色幽默了一把。

都到了放榜的那天,仁宗突然发现榜上有柳三变的名字,他大笔一挥划掉了这三个字,还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能改斋漫录》柳三变这一次又玩完了。但他也挺好玩儿,干脆破罐子破摔,他更加放纵自己,还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来表示抗议。在这其间柳三变为歌妓们们填了大量的词。他的词非常受欢迎,以至于“教坊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避暑录话》甚至于那些歌妓“一经品题,身价百倍。”《醉翁谈录》

冯梦龙的《喻世明言》里写得很好玩。说柳三变在京师,被众多的名妓所仰慕,仰慕到什么地步呢?到了以见过他一面为荣,如果是没见过他,就要被周围的人嘲笑不够档次。而且还传出几句口号。道是:

不愿穿续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当然小说家言,不能全信,因为小说家就是靠想象混饭吃的。但有时候我觉得冯梦龙也挺没想象力的。据他所写的,当时有几个“行首”和柳七关系最近,所谓行首,也就是这行业里最出众的、打头的,或者也可以说,是“花魁”。但他所写的这几个人的名字,还真是没想象力,一个叫陈师师,一个叫赵香香,一个叫徐冬冬。不过可能青楼女子取名都这么没想象力,古代四大名妓,除了柳如是这名字听起来诗情画意的,其他的三个嘛,一个叫苏小小,一个叫李师师,一个叫陈圆圆。

回来继续说柳三变,他到中年后,开始了漫游生活。期间他游遍了苏州、杭州、扬州、洛阳等地,写下了不少的词。其中最有名的是在杭州写的《望海潮》,关于这首词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传说他游到杭州,恰好他的朋友孙沔(miǎn)在杭州做官。但是落魄潦倒的柳三变,根本不可能拜访到孙沔,于是他就填了这首词,托杭州名妓楚楚在孙沔的宴会上唱一次。不久,孙沔知道了前因后果,立刻请柳三变入席欢饮。

漫游几年后,身心疲惫的柳三变回到京师,年近半百的他终于被赐了同进士出身,但是他的仕途非常的不顺,屡遭风波。后来柳永升为屯田员外郎,不久之后,柳三变含恨而去。

柳三变一生有太多的故事留下来,甚至人死了故事都没有结束。后世的笔记、小说、杂录、戏剧中有许多关于“春风吊柳七”的记载。这其中还是以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的《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最为有名。其中写道,柳七死后无钱安葬,众名妓凑钱安葬了他,下葬那天,“只见一片缟素,满城妓家,无一人不到,哀声震地”,之后每年清明,城中青楼女子,都会到柳七坟前祭拜,渐成风俗,称之为“吊柳七”,也叫“上风流冢”。

但是,现实中的柳三变,死后是非常冷寂凄凉的。据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柳三变死在润州的僧寺中,死后长期寄存在僧寺中,直到二十多年以后,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知润州时,才将柳永安葬在北固山下。据明万历《镇江府志》三十六卷记载,北宋水军挖到柳永的墓志铭,是他的侄子柳淇所作,铭文云“叔父之卒,殆二十余年云。”

惊采绝艳的一代词人,其一生,像极了他自己的那句词——“一生赢得是凄凉”。

其实红尘之中,谁人不凄凉?

赞赏 赞(0) 收藏(0)
于无声处听有声
上一篇
人生很短,赶紧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标签
720全景 ACES AE AE案例 AE表达式 Anyu翻译 CSC电影学院 fusion Hackintosh MG动画 ps教程 vlog wordpress 创意方法 剪辑 字幕 帧影帧画 抖音 摄影 文案 混剪 混音 灯光 看电影 磨皮 穿越机 纪录片 编剧 美术 美食 論語 调度 调色 达芬奇 重讀文學史 青玉记
《故事》摘抄——02:术语
2018-11-30 16:21:19
1,380 0 1
《故事》摘抄——01
2018-11-27 14:58:08
1,787 0 0
重讀文學史007:不死,何以言爱?
2018-03-28 21:47:01
1,181 0 0
推荐一本《退步集》,别问为什么!
2017-10-10 21:38:50
1,244 0 1
  • 0
  • 0
关于我:

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当过人民教师,做过策划师,入行影视做剪辑、导演。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支撑,不断钻研,积聚梦想,同时分享干货。

推荐栏目:
视频论文 原创教程 后期制作 非虚构 照片 视频
特色专题:
专题汇总 宜看一侃 帧影帧画 美食摄影 重读文学史 青玉记
Copyright © 2016-2025 讲故事的手艺人. 鄂ICP备16005400号-1 鄂公网安备42050602000017号
  • 创作向
    • 写作
    • 拍摄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剪辑 # # 转场 # # 纪录片 #
向安宇
痴迷文字,醉心影像
420
文章
5
评论
325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