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手艺人 讲故事的手艺人
  • 创作向
    • 写作
      • 非虚构
      • 剧本
      • 小说
      • 文言
      • 读书
      • 随笔
    • 拍摄
      • 纪录片
      • 设计
      • 视频
      • 摄影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创作向 › 写作 › 随笔 › 于无声处听有声

于无声处听有声

向安宇
2016-09-22 11:03:54随笔阅读 1,307

很久没写过心情了,几个月以来诸多变故,心情起伏,早失了码字的闲情。然而今天在家里头,突然从无声中听出了有声,品那一阕寂静,顿时舒畅莫名,昆德拉所谓的能抵过一生幸福的“兴奋”,也许便是我此刻所感吧。又恰好电脑就在手边,于是也静下来,摆弄些文字。

有一个博客,写了五年有余了,断断续续地,也有不少字了,但我对于自己写过的字一直就不大喜欢。虽然也曾得人欣赏过,甚至曾有一个喜欢过我的女孩便是从喜欢我的文字开始,但是我却不敢将自己写的东西称作文章。所谓文章,顾其名而思其义,该是文字与章法并著,但是我写的东西有文而无章。再者,别人写文,是为了纪念,而我独独相反,我是为了遗忘而写。

扯得有些远了,但是既然并非文章,也就顾不得章法了。索性便纵鞚任马、放缆信舟,由得这文字游走去吧。

曾经所追求的,得了又失,一来二去,心下也便冷了,再不会激荡痛哭如前。心无所念,也就心无所系,虽人生在世,不过浮萍,然而一个人若无所担当,又当如何?此类感叹,昆德拉也曾有过:“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便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吧……我所担当的事情一件件弃我而去,生命若浮萍飘絮,不若鸿毛之一忽,又飘飘荡荡,不知何止。每念及此,莫不痛哉!

昨夜风急,在家里头摆了笔墨,又开了音响,听曹灿所诵《荆轲刺秦王》,不想听到荆轲身被十余创时,CD机也莫名地“死”掉了,于是一时万籁皆寂,又加之寒夜孤独,不禁悲从中来。恰好同事李海峰搬家到了隔壁的楼下,于是穿着睡袍,施施然到了他家,图了他一些水果来吃,聊了几搭闲话,不想话题转到房价媳妇儿这些个俗事上,心上又增几分阴郁。回得家来,辗转难眠,但也因此看了一档深夜的电视节目,听于丹说杭州的印象,说的真好,不禁心有所动,种种郁结,忽得释怀。

第二天是难得的周末,睡了个懒觉起来。又摆开笔墨,临了几张“多宝塔碑”,笔先自涩了,心也便戚戚然。忆起于丹所说,当在细雨凉凉的西湖边,赏那一幅氤氲的湖光山色图,品上一壶龙井,再刻上一方印章,酝酿成满腹的诗意。我想那真是一种出尘的享受,然而我被困在这家里头,无烟无雨,无茶无湖,幸得还剩几方青田石。于是拿起刻刀,也不写稿,直接往那石上琢磨了开去。一时镌了“稼田”二字,本无意,却正合我意。

我本来就一农民,庄稼田地自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我既无靖节先生躬耕南山下的高洁,又无六如居士种树桃花坞的雅趣,只不过一真真切切的俗人尔。既是俗人,自不免附庸一下风雅。于是又丢开那枚闲章,燃了一枚塔香。

先是顺手燃了枚薰衣草香。那是我喜欢的花香,其香如其花,细细碎碎的,透着些低调的妩媚。然而却不合此刻的心情,于是掐灭了,重新燃起了一枚琥珀香。赏那烟丝袅袅,品那淡香续续。那香清雅得舒畅,从鼻子一直通透到了心底。如赏暖霞悠悠,若听梵音轻轻,似触锦缎滑滑。而且来自印度的熏香,我总以为带着一些禅意。于是自然宁心静思,安神歇意。

当此境者,应有一壶好茶,砸吧上一小口,含在嘴里,用舌尖轻轻地啜着,那种清静滑爽,一定能浸到骨子里去。然而我是俗人,有着俗人的享受。不爱茶的清淡,独爱咖啡的浓郁。最爱的是espresso,然而爱喝espresso又买不起咖啡机是个悲剧,在家只能是用摩卡壶了。很仔细地煮了一杯,却不料今天煮得格外好,虽然咖啡粉已经不是特新鲜,可浓浓的香味还是从壶里钻了出来。倒进杯里,深色咖啡的表层浮着一层金色的油,啜一小口,微苦中带酸,层次丰富,香浓无比。恰如人生百味。

于丹说在杭州时有人送她一本《心经》,厚厚的两本全是由一枚枚印章连缀而成,她说有些书不是靠读出来的,而是某一个情境下,和这本书相逢了。我认为这话说得极好。王小波说文字不是用来看或者是写的,而是用来读或者是听的。此话固然很精当,然而也只是为了强调文字的音韵美,不能将所有书一概而论。因为读或者是听,都是有声的,而有的文字,一旦有了声音,便被破坏了。有的书,诚如于丹所言,是在突然间,就那样相逢了。我想,有的书,如同张爱玲所说的爱情——“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

三毛的书便是如此。一直知道三毛,却一直为曾读过。一个暑假在弟弟那看到一本三毛的《流星雨》,甚是喜欢,然而未及细品,便被旁的事打断。后来买了全套的三毛,却一直束之高阁,昨夜无眠,方抽出一本,却邂逅了一位真性情的女子,真正可喜。这会儿喝着咖啡,便又拿起三毛。

在家看书,多是晚上,喜欢有蓝调的旋律相陪。那声线带着些许寂寞的引诱,再缀上点迷蒙的夜色,独走那一弯书山小径,总能“沉醉不知归路”。拿起书,手便自然地伸到CD机上,一按,却无声,方想起昨晚已经坏掉了。也就不再去寻那些个声响,只静静坐下,细读三毛的散文。

沉醉书中,便忘了时间。良久掩卷,发现学校里科技艺术节的喧嚣已经不知道何时停止了。此时周遭寂寂,忽然便从那无声中,听出无垠的韵律来。所谓“大音希声”,便是如此么?这寂静,似一曲终了之后的了了余音,又似一阕终了而下一阕将起未起时耳中的鸣响……也许,佛陀顿悟的一瞬也曾听到过和这类似的音乐吧。

也许,这也是独处才有的妙处吧。

2010-10-16于葛洲坝


2016附言:

原本是无病呻吟的一篇闲文,那时候还在学校上班,学校要自编语文实验课本,要求每个语文老师准备一篇文章,手头没有近期的文字,就把这篇投了过去。不想校长赞赏,特意放到了他自己的文章后面,和他的文章一起组成了课本里的一个单元。

现在想来,大概也是因为单位里看多了敷衍和口号,难得看到至情至性的文字吧。

如今六年过去,回头看到当年的文字,突然有些羡慕起原来的自己了。感觉那时候的自己,活得高那么一些。如今历经世事,多看了些冷暖,精神上反而贫瘠了。

可悲,可叹!

赞赏 赞(0) 收藏(0)
有了可以一起困觉的吴妈,谁还需要尼姑的光头?
上一篇
奉旨填词柳三变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标签
720全景 ACES AE AE案例 AE表达式 Anyu翻译 CSC电影学院 fusion Hackintosh MG动画 ps教程 vlog wordpress 创意方法 剪辑 字幕 帧影帧画 抖音 摄影 文案 混剪 混音 灯光 看电影 磨皮 穿越机 纪录片 编剧 美术 美食 論語 调度 调色 达芬奇 重讀文學史 青玉记
检讨之一:我为什么写作?
2024-03-18 13:31:38
566 0 0
人间的说明书
2024-03-12 16:39:56
537 0 0
网站的初衷
2023-09-03 22:40:48
812 2 5
《辟谷者》剪辑完了,我想研究研究章回体小说
2019-12-07 21:26:49
2,220 0 0
  • 0
  • 0
关于我:

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当过人民教师,做过策划师,入行影视做剪辑、导演。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支撑,不断钻研,积聚梦想,同时分享干货。

推荐栏目:
视频论文 原创教程 后期制作 非虚构 照片 视频
特色专题:
专题汇总 宜看一侃 帧影帧画 美食摄影 重读文学史 青玉记
Copyright © 2016-2025 讲故事的手艺人. 鄂ICP备16005400号-1 鄂公网安备42050602000017号
  • 创作向
    • 写作
    • 拍摄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剪辑 # # 转场 # # 纪录片 #
向安宇
痴迷文字,醉心影像
420
文章
5
评论
325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