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机这个东西,入门的门槛还是很高的,从去年接触穿越机到此时写下这篇文章,我依然在门外。但我想将整个入门的过程记录下来,高手绕行,正在入门的新手不妨看一看。
一、为什么要入坑?
我想,这是首要的问题:问什么要入坑?
一个目的:航拍。
最早接触到穿越机,是因为一个日本短片。
当时被这波炫酷的操作震惊到,于是各种搜索查询,最后才知道,原来这个是穿越机拍摄的。
但那时,除了惊叹,并没有打算入坑,直到后来在YouTube上看到各路大神都开始玩穿越机,就开始意动了。再后来,看过Kold的《My Best Drone Clips 2019》,便下定决心:入坑。
二、怎样入坑?
决定了入坑,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入坑?
2.1、5iMx扒帖子,各种新手教程走起来。
但是,个人觉得,并没啥用。学习这件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是需要经营的。不是说你有不可磨灭的兴趣,然后全情投入一往如前就能够学习到底的。能够这样当然好,但是这是理想情况。厌倦是人的天性,如果决心要做一件事情,有了兴趣之后,怎样不断的激发出兴趣,怎样度过枯燥的学习阶段,怎样在不断的挫败中恢复,就需要不断去调整学习的方法。
一边在YouTube和小破站刷穿越机大神的航拍作品来激励自己,一边枯燥的扒帖子。入门的帖子很少有系统的,即使有系统的帖子,进入的方向也可能让人望而却步。
飞穿越机,第一步就是攒一架飞机。于是很多教程上来就是各种电调、各种飞控、各种电机,然后各种协议、各种接口……总之,头昏眼花。
真要按这种流程入坑,从买配件等快递,到可能买错配件重新买,到焊接,到可能焊坏元件、接错线烧坏元件,然后重新买配件继续等快递,重新装机,磕磕碰碰装好,很可能几个月过去了,然后解锁起飞,5秒内炸机,接着重新买配件重新等快递重新焊接,再飞,再炸……这一圈下来,很多想入门的人,就该咸鱼挂FPV眼镜和遥控器退坑了。有这样的毅力,能坚持住真心不容易。反正,我不行。
所以我不是从这里开始的。我是先买套机,先飞。
逛论坛,需要在大量无用信息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如果有问题,发帖子问,5imx虽然氛围不错,但是想有真正懂的人即使回答是不现实的。如果是闲得慌,我可能愿意花费这个时间,但是我并不喜欢这种效率低下的方式。
2.2、买买买,不断骚扰客服。
有技术的人,不会一天到晚闲的蛋疼在论坛上守着回答新手问题的,真有技术凭什么不拿技术换钱?
真决心入坑了,穿越机迟早要买,干嘛不先买?
买了的好处就是,不断问客服。卖家是有技术支持的,而且航模类的店家,一般会有交流群,也可以问问题。很多在网上苦苦搜不到的答案,问下客服,分分钟解决。

2.3、模拟器不过瘾,还得去炸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游泳不能在岸上,学穿越机不能在电脑上。
我看到有的网上教程说,想入坑,就下个模拟器玩一玩,觉得能坚持下去再买真机。要真这样,干脆别玩了。
不是说模拟器不需要,但是不先飞一飞真机,玩模拟器跟玩电脑游戏有啥区别?就我来说,早过了沉迷电脑游戏的阶段了。
一开始遥控器收到货以后,我也兴致勃勃下了一个DRL,玩了一两回就放弃了,就是个电脑游戏啊!

当然,先玩模拟器,在电脑上炸机没有成本,这样能减少学习成本。但是,穿越机这东西,入门就是有这一项学习成本的,省不下来。
先玩一玩模拟器然后上真机,可以。但是上真机后,你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先说模拟器,确实好的模拟器能够模拟很多真实情况,但是依旧和上真机有很大差别。我只玩过DRL和Liftoff两个模拟器,DRL像电脑游戏更多一些,Liftoff更像个模拟器,所以推荐Liftoff。但是Liftoff也没有真机的滤波啥的,也不会有动力输出不稳定啥的,好像也没有电池随着放电输出越来越低啥的,也没有飞着飞着旁边吹来一阵妖风啥的……总之,玩好模拟器,上真机之后该炸还是得炸。
我没那个耐心一上来就攒飞机,我一个烙铁都不大会用的人,上来就组装,那些写新手教程的人,是有多看得起新手?
所以我先买了别人装好的套机。买的是练习机,机架厚实便宜,飞控电机之类也是相对性价比高的,电池也是C数低的,要的不是暴力,要的是便宜,耐炸,维修成本低。
穿越机论坛上也是有鄙视链的,买套机是被看不起的。但是我还是要先买套机,先买一架别人装好的,看看别人是怎么装的。你学习游泳,不是一上来就直接往水里跳吧,你总要先观察一下别人是怎么划拉的吧?
至于学装机,等这架飞机炸上几次,维修几回,就自然学会了。干嘛傻乎乎买一堆零件回来对着干瞪眼?
2.4、啥也别说,先炸一架。
反正炸机是学习的必经过程,反正要通过维修来学装机,那就先炸一架飞机好了。
上电,解锁,推油门,割草……毫无意外,我不是天赋异禀的飞手,成为割草工人是必经之道。
我看有的没玩过无人机和穿越机的人,第一次上手穿越机挺快的,但是我飞了好些年早期的多轴,又飞了好些年无人机,早形成了一些肌肉记忆,改飞穿越机还真得慢慢适应一下。
大概在2014年,在一家公司上班,因为公司的航拍接触到六轴。那时候用的是DJI的悟空和哪吒飞控,多数时候飞的是“自动模式”,有气压计、指南针、GPS等介入到飞控的计算中来。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手动模式”、或者“姿态模式”,其实相当于现在穿越机的自稳模式,加速计会参与到计算中。而且,飞六轴时候,油门能够很清晰找到一个悬停的点,同时打俯仰或者横滚改变飞行姿态时,飞控会自动加大输出以保持浮力,所以,飞控完成了很多的计算。那时候用的是美国手遥控,基本左手控制上升下降以及方向,右手控制前进后退左移右移,很傻瓜的操作。
之后DJI开始了高度集成化的整机之路,悟、精灵、御,遥控里左手则直接成为了默认回中,而且飞机起飞后不操作就悬停,打杆就更傻瓜了。以前的飞控是没有“刹车”的,想要减速停下来,就必须反方向打杆,在空中遇到障碍、气流等各种状况,很考验飞手的判断力。但到了精灵这类无人机,遇到状况,实在不行双手松开,交给无人机自己去悬停、避障或返航。甚至,可以飞行途中把控丢一边让飞机自己完成拍摄,不得不说,这才叫无人机,没有人操作时能够自动飞行并完成任务。
穿越机不属于无人机,因为离开了人的操作,它啥也干不了。穿越机抛弃了气压计、指南针、GPS、手动模式连加速计也抛弃了,更没有无人机的视觉定位、超声波定位、红外定位,总之,放弃了一切传感器,一切交给飞手操控。
电池电压不一样时候,放电效率不一样,无人机能够自动控制输出动力,DJI飞个30分钟,刚起飞时候和飞了20多分钟的时候,打杆的手感几乎没有差别。穿越机一般就飞三四分钟,刚起飞一点点油门就弹出去了,飞着飞着可能打满油门才能保证不往下掉。DJI的无人机能够做到动力输出的平均,我的理解是,DJI一开始就限定了动力输出,比如Mavic Air 2能够飞行34分钟,而最大水平飞行速度运动挡能到68km/h左右,普通挡40km/h左右,暴力打杆也不会暴力飞行。
而穿越机,现在据说有人飞到268km/h,即便不是6s竞速机,4s的花飞机,暴力程度也远超无人机。
所以,对我这种纯粹的新手,动力输出不平均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穿越机动力输出太暴力。轻推油门,升空又不能悬停,一起来就飘了十几米,根本反应不过来就割草了。
2.5、弄个空心杯,熟悉油门。
以前在包头呆过一段时间,那边的航模很发达,街上很多的航模店。那边飞友太幸福了,草原啊,天然的飞场,想怎么飞怎么飞。我去年在宜昌武汉两地方跑,在宜昌不用说,城市四面都是高山、峡谷,都是那种炸机不用捡的环境,宜昌dji的店子倒是有,纯粹的航模店,至少我不知道有,身边也没有玩穿越机的人。武汉航模倒是发达一些,但是武汉太大,跑郊区找飞场,路上时间就要花费不少,新手对飞机的控制力太差,小场地不敢飞,于是一直没到户外飞过。
要怪就怪我一开始买的练习机是5寸机,看到网上有人吊着猪肉用5寸机飞去撞,那真是名副其实的绞肉机。于是我开始找最弱、也最安全的空心杯。

整了一套,过年带回老家农村,虽然飞场环境不理想,但是不怕伤人。原本预计回去四五天的,结果疫情影像在家呆了两个多月。这个小空心杯,动力太小,户外飞行风一吹就飘了,玩了几天,架子就炸坏了。
配件没法买,于是自己拿竹子绑了一个机架,继续飞。

这样的空心杯穿越机,最容易坏的,也就是机架、桨叶、电机了,再就是电池,这架机子没有osd,不知道电池电压,飞坏了好多电池。
空心杯穿越机的好处就是:炸机成本低,场地没有限制。
机架很软,动力又不大,室内飞一般都炸不坏,万一炸坏了,也就十来块钱。5寸机就要几十几百的修了。
然后室内,操场,车库,随便飞,装不坏东西,伤不了人。不用特别腾出一天时间到郊区找飞场飞,空心杯声音小不扰民,晚上在客厅、卧室,都可以搞起来。
三、怎样练习?
3.1、怎样拿遥控器?
飞无人机,不需要纠结拿遥控器的手法,拿脚飞都没有问题。但是穿越机就不一样了,打杆要暴力的多,同时又要精细的多。
拿遥控器的手法,我一开始还纠结过一段时间。YouTube上的大神,怎么样拿控的都有。
有单指的,就是拇指按到杆的顶端。
有捏指的,拇指和食指捏着摇杆。我之前飞无人机的时候,蛮多时候都是这样捏着的。
有拇指按着,然后食指打辅助的。食指主要是定位、限位,以满足精细的打杆。
打杆这件事,真的是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我目前是双指单指切换着来,精细打杆就是拇指按住食指定位,暴力打杆就是拇指,不管怎样打杆,只要保证没有虚位就行,就是摇杆的一圈360度,无论什么位置都能瞬间打过去。
双指打杆的时候,掌心不能太贴着遥控器。书法里执笔,有种说法是掌心能够放一个鸡蛋,效果就是指头动作的范围更大,双指打杆也是这样,小指和无名指固定遥控器,掌心位置尽量留出来。
另外就是很多人习惯用挂带把遥控器挂脖子上,我还试过用那种平衡重心的东西,但是一直是怎么挂怎么不舒服。现在很多人都是坐着飞,遥控器放腿上,这样其实最舒服,但是站着手拿遥控器我觉得也还好,我手指长,拿得也舒服。当然,这都是个人习惯,无所谓的事情,只要遥控器能够保持稳定就可以了。
这些小问题,也只有新手在初期担心养成不好的习惯,影像以后的操作,才会去纠结。其实只要多飞几次,多练习,双指还是单指,挂着还是拿着,都无所谓。
3.2、手动还是自稳?
在网上问那些已经入了门的飞手,都会说练自稳没有意义,要直接练习手动。
这话没毛病,玩穿越机,自稳确实没啥好飞的。但是,我个人觉得,自稳不要花时间练习,但新手就要把自稳当成洪水猛兽坚决不碰。
说什么哪怕手动初期入门很艰难,但是后面一定要玩手动,所以必须直接从手动开始。这就如同跟婴儿说:你后面反正要吃米饭的,所以现在就别喝奶了,直接吃米饭吧。
自稳还是可以飞一飞的,对于新手来说,首要的是得飞起来。
一是上文提到的兴趣问题。折腾半天,飞都飞不起来,还有啥兴趣继续支撑着走下去?更别扯那些什么兴趣丧失是抗打击能力不行的话,好的老师在于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好的学生在于能够把自身的兴趣好好经营,在于能够不断的实现小目标来激励自己。飞起来,就是第一个小目标。
二是自稳能够把油门单独拎出来感受下。飞自稳时候不用太多关注飞机的姿态,只需要专注在油门上,试一试满油门,试一试飞机在空中时候把油门撸到零,试一试暴力的加减油门,总之,感受一下穿越机和无人机不一样的油门手感,感受一下没有传感器介入之后油门是什么样子。
等油门找到手感以后,就可以开始切手动了。
初期练习时候,第三人称飞手动很难,也没啥意义。靠目视很难掌握飞机在空中的姿态变化。练习手动一定要FPV,通过图传传递到眼镜的画面,能够掌握和了解飞机的姿态,更好的去控制。
3.4、模拟器和真机换着来
空心杯穿越机是最便宜的,小无刷也可以试一试,动力要更足一些。飞一飞真机找找真机的感觉。但是练习还是要借助模拟器。
模拟器的练习,从控高、飞直线开始,练习转弯、掉头、环绕、8字等等由易到难一步步来。
这一步需要在网上找找教程,有不错的教程,会把这些练习项目的顺序排列的很科学,并且会告诉你应该在模拟器上哪个地图上练习哪个项目,这比自己摸索效率高多了。
教程推荐:小破站up主“百分比矿泉水”。
撸完模拟器,继续飞真机,炸机了就维修,感觉对飞控、图传、接收器、电调等等的理解差不多了,焊接的手艺也差不多了,就开始试着装一台机器。
这样反复,差不多就入门了。
四、总结
最后,依着我的经验来总结下穿越机入门的一般流程:
- 找大神视频激发兴趣,后面不定期都要看一看,认清目标的同时保持兴趣不衰退;
- 翻一翻论坛帖子,不需要深入,简单了解下就行;
- 找架穿越机试一试,可以买一套便宜的空心杯穿越机,即使退坑损失也不大;
- 找一找网上的教程,跟着教程在模拟器上由易到难练习;
- 飞真机,维修的过程学习装机,差不多了也可以试着装一台飞机;
- 回到模拟器练习,然后真机上体验模拟器上的练习项目,接着再回去撸模拟器,再飞真机,如此反复。
反复在模拟器和真机间练习,空心杯飞不过瘾了,就上小无刷,牙签机,3寸函道机,5寸机,4S不过瘾了就6S,一步步来。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