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手艺人 讲故事的手艺人
  • 创作向
    • 写作
      • 非虚构
      • 剧本
      • 小说
      • 文言
      • 读书
      • 随笔
    • 拍摄
      • 纪录片
      • 设计
      • 视频
      • 摄影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技术向 › 后期制作 › 周新霞老师送给剪辑师的大实话——剪辑直播笔记【中国剪辑师社群】

周新霞老师送给剪辑师的大实话——剪辑直播笔记【中国剪辑师社群】

向安宇
2020-02-06 23:07:01后期制作阅读 2,677
周新霞老师送给剪辑师的大实话——剪辑直播笔记【中国剪辑师社群】-讲故事的手艺人

一、案头工作:

1、案头工作一:思考,影片的立意是什么?魂是什么?

剪一个片子从哪里开始创作?在我的感觉里面,我觉得首先要找到片子的灵魂。有人讲雕刻师是释放石头的灵魂,那么我觉得剪接师是释放素材的灵魂。

在剪接片子的时候,首先要看剧本在讲什么、导演拍来的素材可以剪什么,剧本和拍来的素材不是一回事。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由文字变为影像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变化,一个人对影像的感觉和另一个人对影像的感觉也是不完全一样的,就像文字谁来读都是这几个字,可是里面的含义每个人理解起来不一样。

理解和拍摄的问题,导致拿出来的素材一定是不一样的,而我们面对的是素材,我拥有怎样的素材,接着我去剪出一个怎样的故事。剧本只是一个蓝图,而这些素材是实实在在的、我可以用的布料,是决定未来故事非常重要的元素。

然后是你怎样看待这些素材,你怎样把有用的东西用上去,用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去,释放出它的能量和灵魂。所以,一个剪接师要有全局的高度,站在这样的高度去看每一场戏。有了这样的高度,你才可以去选择每个镜头里面所拥有的元素是什么。

引自周新霞另一场讲座

2、案头工作二:情节走势图

起点是怎样的?落点是怎样的?中间经过了什么?

周新霞老师送给剪辑师的大实话——剪辑直播笔记【中国剪辑师社群】-讲故事的手艺人
▲非周新霞老师提供,仅供参考

情节走势图

其实一部影视剧到一定的时候,我们是去找味道和风格。风格其实就是在台子上用技巧搭完成的。我会有几个片子跟大家分享风格的完成,在这之前,先来聊一下情节走势图怎么画出曲折和弯道。我们以《海上钢琴师》为例。

周新霞老师送给剪辑师的大实话——剪辑直播笔记【中国剪辑师社群】-讲故事的手艺人
▲《海上钢琴师》片段

这个片子大家都看过吧,这么多年,这个段落依然很漂亮。这个片子就是讲一个叫1900的主人公,他从来没有下过船,他对艺术有很纯粹的感觉。所以当所谓的爵士之王谢利要跟他比弹钢琴,他不知道比赛是为了什么,也没把比赛当回事儿。直到谢利羞辱他的时候,他才真把功夫拿出来了。

如果我们说这个情节就是两个人在比赛,谢利弹一首,1900弹一首,两个人这样一人一首比出一个胜负,这片子好看吗?这片子就没有任何味道。所以这个时候,剪辑师就是创作者:你得知道这场戏的戏剧任务是什么、怎么完成这样一个戏剧任务。这其实象征了这个片子有怎么样的生动性、有怎样的味道。那么怎么样就有味道了?这个情节走势图应该怎么画?

首先,无论你怎么画,两个人物得做一个颠覆才能好看。颠覆的尺度越大越好看。下一步就是我们怎么才能够把观众引到沟里去,最后做一个反转。之后要考虑怎么来产生完成反转、制造悬念、并给观众在猜想之外的结局。

从情节走势图说起,应该是谢利高调地出场,让观众觉得他弹得的确好,第三首曲子演奏是那么漂亮,给观众一种“完了,1900一定是输了”的感觉。而最后1900用他的技法和音乐的感觉弹出第三首的时候,观众把他抬上来了。谢利的走势图,是走上去然后“哐”地掉下来的起伏。1900的走势图是一直往下的,观众一直为他捏一把汗,觉得他不行了,而到最后“哐”地上去,这样才好看。这是我们给他画出来的情节走势。

周新霞老师送给剪辑师的大实话——剪辑直播笔记【中国剪辑师社群】-讲故事的手艺人
▲情节走势图

那么我们拿着什么镶嵌到这个图形里面去呢?我们有表演,有主要演员的表演,还有群众演员的表演。剪接师可以随便摆放群众演员的表演,没有规定必须放在哪。关键是在于这个图形里面把它放在哪更合适。

在我们这个图形里边,我要让谢利一上舞台弹得特别好。弹得特别好的时候,群众演员的表演里面都有哪些呢?跟着谢利弹琴特别开心,然后是眉飞色舞,然后是大家都听傻了——听众假发掉了,没感觉;雪茄掉在衣服上,衣服被燃起来了,没感觉,这是几个过程。如果我们一上来就把假发掉了却没感觉的画面放在谢利的第一首、第二首或第三首曲目弹奏时,行吗?显然不行。这是一个高潮点,这个点应该随着情节走势图到达最高点,才能够补衬高潮。因此这些群众演员的表演我们有了一个排列,知道该怎么安放他们。

之后是摄影的运动、摄影镜头的跳跃。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影像艺术,影像的漂亮也要根据我们情绪的变化而变化。

第一首曲子演奏时,基本上是固定镜头为多,个别时候稍微运动一下。第二次比赛特别是谢利的时候,基本上都在运动。而1900的时候动得比较慢,没有那么灵动。摄影上最漂亮的运动给了谢利的第三首曲子。所以我们在看的时候会想:已经这么漂亮了,那1900你拿什么战胜啊?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担心。

整个段落是以水涨船高的技法去完成的。不是说为了让1900取胜,它就把谢利压下来一点,让出那个位置。不是的,谢利已经是到那份上了,让观众都觉得完了,1900怎么才能够战胜他?在摄影上也是有了这么一个比例在里边。这个比例是拍摄之前,导演、摄影在镜头布置的时候、在力量分配的时候,就已经有的想法。

那么每一条和每一条一定是不一样的,剪接师他也有意识地把一个个的漂亮、有节奏的力量分配,给他布置和镶嵌在一个一个的点上。这是群众演员帮助剪接师,帮助我们的戏去完成我们刚刚说的那个情节走势图。

那么在情绪上,1900一开始就是觉得弹琴就是一个音乐的感觉,干嘛要比赛?为什么要比赛?是这样的一个心境。这个心境他是从哪开始变的?它有一个情绪变化的过程,这个情绪变化的过程非常重要。

我们在完成一个戏的时候经常说,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所以我们把情节走势图画出来以后,我们要找到那几个点,人物关系的点、情绪变化的点。他是从哪个点上开始觉得我得拿出真本事跟他玩了?是在谢利在侮辱他的时候,谢利说要让他屁股开花。剪接师给了一个什么样的镜头:别人都平静,唯有他,震惊了一下。他觉得这话太侮辱人了。这是第一个镜头。

震惊这一下以后,谢利弹奏的时候,1900第二个镜头是他表现得非常认真。在这之前,他就是感受音乐,甚至于谢利在演奏的时候他能感动得哭。这之后,他开始认真地感受对方:你到底有什么本事?你怎么处理每一个音符的?你怎么处理每一个情绪的?你的精彩在什么地方?你的漏洞在什么地方?第三个镜头的时候,1900在感受周边的人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这些东西的综合因素让他完成了第三首曲子的构思。你看就这三个镜头,不是顺序的,是不时插进来,让你感受到了他的情绪和思维的这样一个变化。弹琴之前1900要了一根烟。前面他是非常感性的,没有觉得是一回事地感受音乐本身。直到那一下,他开始非常认真地对待。这个点就一个一个地给出来了。

最后是剪接师用特别的技巧,快切的、象征的手法,像是几只手同时在弹的那样的一个感觉。一直拿的是1900在弹奏的那个状态在进行表达。什么状态呢?音乐就是他的忘我状态。1900是用他的灵魂、用他的全部去感受音乐,去弹奏音乐。这与谢利是不同的两个境界,而把他的境界弄出来了,所以他战胜了。

剪接师还用了另外一个技巧:让全场傻掉,这用了两次。第一次是谢利走进来,跳舞的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都停下来,所有人都在注目他。这时候剪接师用的技法叫延宕。这个延宕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本来谢利走进来几秒钟完成了,但是为了要把这个事情、情绪做大,就把这个空间延长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人的停下来,把这个空间就做大了。

同样这个技巧又用在了1900身上。1900弹完第三首以后有多长时间的停顿?超长的,一分多钟,全场都傻了。这个是不一样的一个停顿,我刚刚说像敦刻尔克停了那么长时间才回答“应该可以”的停顿,我们已经觉得很有意思了,那个情绪已经打到我的心里去了。可是这个停顿,是用了一分多钟,是把观众听傻掉了的那个情绪,靠延宕这个剪接技巧表现出来。

你看他有多少技巧。先是有一个思维方法把情节走势图画出来,这只是一个蓝图,是一个想法。然后这个蓝图是要用你的技法去完成的。然后是分布力量,力量有摄影镜头的力量的分配,有群众演员的力量的分配,这些力量都镶嵌到了必须的位置上去。

有人说,剪接师是什么?剪接师是一个最懂得把镜头放在哪的人。如果我们把最好的镜头换一个位置放到谢利那去,或者是再往前放,一下就乱了,观众在看的时候,会弄不清你到底需要表达什么、到底是谁是那个最好的。创作者的态度乱了。现在他有了这样一个很有条理的力量分配,把镜头放在必须的那个位置上,使得这个戏里的线索、线条非常清晰。我们也看得特别清楚。

同时这里面还有一个摄影的技巧我觉得也用得非常漂亮,就是谢利刚一进来的时候,有像神一样的一个大剪影。最后这个剪影给谁了?给1900了,大家把他抬起来以后,他的影子也投射在谢利的那个位置上去。剪接师把对称和对位用得特别好。

而这些都是因为先有了一个情节走势图,然后才有了这些力量分配,然后再把镜头放在必须的位置上,才有了这样的一个生动、清晰的表现。所以剪接师不是随便把镜头接起来,而是你先要有一个想法:这场戏的戏剧任务是什么?那个魂是什么?先挑出来,然后去画它的情节走势图,然后再去找它的技巧。这几个一定是全部,缺哪一个都完不成这样一个漂亮的剪接。

所以作为一个剪接师,你既要有剧作的知识、文学的修养、电影文化的修为,然后还要有技法,你才可以把你的镜头、你的戏,剪得那么有滋有味。剪接是你用怎样的一个情境、用怎样的情绪,用什么技法传达的问题。技法就是有这么重要的这样的一个功能。

引自周新霞另一场讲座

3、案头工作三:人物关系图

  • 男女主角是谁?
  • 男女主角和其他什么角色发生了关系?
  • 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走到哪里的时候发生了变化?
  • 又走到哪里的时候发生了变化?
  • 转折点是在什么地方?
  • 起点时人物关系是怎样的?
  • 落点时人物关系是怎样的?

4、和导演、摄影交流:确立风格

剪片之前需要给影片号脉,要给导演号脉、给摄影号脉……为风格号脉,导演、摄影、剧本、表扬你的风格,决定了剪接中用什么样的技巧呈现什么样的风格。

小结:剪辑师的创作是从案头开始的。

确立了大概的风格之后,去看导演拍来的素材,鉴定素材和事先预测的有没有区别,有怎样的区别?是什么引起了这样的区别?面对这样的区别,剪接要采用怎样的策略?是顺它?还是逆它?

三、粗剪

1、酝酿大架子

粗剪就是给一个大架子。在反复看粗剪的过程中,剪辑师就在酝酿:

  • 这个故事的结构大概应该是怎样的;
  • 风格应该是怎样的;
  • 情节走势应该是怎样的。

剪接某些时候就像是一个画家,用叙事去完成影片的黑白灰。

  • 黑:浓墨重彩的地方
  • 白:留白的地方
  • 灰:粗针大线

2、仔细看素材

尊重前期的劳动成果。

图省事的会只看最后一条,或者导演的ok条,不应该这样。利用剪辑技巧将一个镜头不同条的好的部分利用起来,可能是第一条的开头、第二条的中间、第三条的结尾。

另外社群里的同学提到《寄生虫》剪辑师的剪辑手记里提到同样的一点:

H:如果一个演员在前半段表现最好,另一个演员在后半段表现更好,你会怎么做呢?

Y:有些这样的情况。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有个金基泽的家人在豪宅内用饮料和食物庆祝。有个镜头是父亲金基泽说话,然后缓慢地将镜头摇向饮料,然后摇到母亲,而问题是金基泽敲定的是前半段的take,而饰演母亲的演员敲定的是后半段的。问题是这个镜头没有切换镜头,只是个连续的摇镜头,所以我只得将不同take的不同部分缝合成一个镜头,所以我们在一个镜头里为两个演员都选取了完美的表演。

我们创造了这条线-这个尺度-我们可以做切换镜头,就是在饮料瓶,在那一点上,我们缝合到一个不同的镜头,使之它看起来像一个镜头。奉导知道这是我的强项之一。我很擅长做这件事。有时,奉导会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他想要一些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东西。

周新霞老师送给剪辑师的大实话——剪辑直播笔记【中国剪辑师社群】-讲故事的手艺人

我在《聊一聊我的剪辑流程》一文里分享过好莱坞剪辑师Tim Squyres和Tom Cross粗剪的方法,可以参考。

聊一聊我的剪辑的流程

四、《我和我的祖国——相遇》剪辑复盘

1、核试验的戏

初剪版本:三次核试验,然后第三次出了状况,高远出去一道门,再一道门,再一道门,然后被关,之后再被打开放出去。

修改一:抛弃了一道道关门,抛弃了被战友关在里面的情节(不合情理)。没必要三次核试验,只要指挥官点一次头,就是一次成功,节奏更紧凑。

初剪版本:初剪时觉得情节走势图上应该是拱起来的,但是始终觉得拱起来的峰不够尖锐。然后编剧和导演提出:应该让试验的问题获得解决,这样高远的回去才有意义。

修改二:怎样让高远回去是解决了问题的?拍摄时候没有这样拍,剪辑时候怎样剪?后来的解决是:倒放仪表的镜头,代表问题解决;然后在环境镜头里,找到了一个开灯的镜头。

周新霞老师送给剪辑师的大实话——剪辑直播笔记【中国剪辑师社群】-讲故事的手艺人

三分怕,七分剪。剪什么?其实就是在鉴定:

  • 片子故事在往什么地方走?
  • 情绪在往什么地方走?
  • 走到那里了没有?
  • 为什么没有走到?
  • 哪儿出了问题?
  • 怎么解决?

反反复复的纠结,反反复复思考。

2、医院的戏

怎样表现高远惦记了上街上的“动静”?

如果按照拍摄场景来剪辑,就是一场白天的戏,然后接一场晚上的戏。但是这样,就是高远经过了一个白天一个晚上就等不及了,这样不合理。

于是剪辑时候做了延长时间的处理:

  1. 问小护士;
  2. 透过窗子看窗外植物的空镜头,拉长了时间;
  3. 一个晚上的景:高远躺在床上;
  4. 切回白天的戏
  5. ……

这样的处理,就延长了时间,表现出高远等了“一天有一天”。

3、周冬雨近景镜头

初剪:周冬雨从走廊走到门口打开门,周冬雨近景,高远在街上走的镜头。

修改:拿掉了周冬雨的近景镜头。

周新霞老师送给剪辑师的大实话——剪辑直播笔记【中国剪辑师社群】-讲故事的手艺人

剪接观念:要因不要果,要果不要因,以果带因。要挖沟让观众自己去填补。

修改后,只留了一个结果(高远已经在街上了),前面不再交代。不能说得太清楚了,而是要挖沟让观众自己填补。

(按:原因和结果,这样的因果关系,只需要交代出因或者是果,不用因果都交代,然后让观众自己去补充缺失的“因”或者“果”。一般叙事里,是只交代“果”。只交代“因”,会让“果”变成开放式的。)

4、街上戏:主角出场

高远出医院以后在街道上的出场,可以直接出现在镜头里,但是剪辑师用的镜头是从一个理发摊子摇出来,摇到高远走在街道上。

周新霞老师送给剪辑师的大实话——剪辑直播笔记【中国剪辑师社群】-讲故事的手艺人

高新霞老师觉得把北京生活气息的街道多留一点,这种生活气息,是影片的质地。

5、街上戏:主角在街上行走

周新霞老师送给剪辑师的大实话——剪辑直播笔记【中国剪辑师社群】-讲故事的手艺人
周新霞老师送给剪辑师的大实话——剪辑直播笔记【中国剪辑师社群】-讲故事的手艺人

初学者关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比如剪接点的选择,让人物被遮挡时候切出,下一个镜头遮挡切入,上一个动作和下一个动作之间衔接等等,但是周新霞老师在镜头和镜头的衔接上,关注的不是真实的时空的转换,不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而是:

匹配的是动感,是节奏,是感觉。是抠时空:这个时空要的是多呢?还是少呢?要少的时候多留一些,要少的时候一有遮挡就切出。

6、上车的戏:初剪时和导演的沟通

初剪时候一般按照剧本,按照导演拍的素材,去粘下来。周老师在剪辑的过程中有什么想法,会另外用一条时间线。

上车镜头原本是:车到站,高远站在车上,方敏走上去说“三年了,你去哪了?”

观片时候,都觉得方敏出现的太突兀了。周老师在剪辑时候另外一条时间线上剪辑了一个方案:有方敏坐在车上回头,切到高远站着的镜头,切回方敏的镜头,方敏起身,再才接到原本剧本的镜头:高远站着,方敏走过去说“三年了,你去哪了”。

初剪时候不要改变剧本太多,有想法放在新的时间线上。

剪辑师没有想法不称职,有想法但是也不能破坏导演的想法。所以先按照导演的想法剪辑出来,要让导演看到他的想法呈现出来是什么样的效果,然后给导演看自己的想法。

7、广场欢呼的戏:影片的质地

影片有自己的质地,有自己的呼吸。

比如敦刻尔克里的大衣,用原本的原料、原本的织造、原本的染的方法、原本的剪裁,导演用了这么多的工作,才呈现了那样的质地。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当时的广场,是红旗招展的热烈场景。周老师在剪辑时候,想要还原那种红旗漫天的质地。

于是,在高远和方敏镜头和镜头切换之间,叠了几次几格的红旗,和一大片一大片的红旗的镜头相互呼应。这几格红旗没有提供任何叙事上的意义,但是渲染了氛围,丰富了影片的质感。

周新霞老师送给剪辑师的大实话——剪辑直播笔记【中国剪辑师社群】-讲故事的手艺人

五、互动环节

1、上车的场景:如果没有找到方敏的反应镜头,怎么办?

会用车外的空镜头,然后让声音先进来,观众会先想:这谁啊?观众有了这样一个准备,然后再切进去方敏和高远对话的镜头。

2、看一个剪接师会不会剪辑,就看会不会延伸,延伸具体指的是什么?

延伸,就是重要的细节是不是浓墨重彩了。

一个剪辑师要会表演,要知道此时此刻需要用怎样的节奏怎样的景别来完成表演。

比如群演的表演,上去说话并拍了一个人,说话节奏不对,动作不美。剪辑时候,群演说话到可以切出了,将群演的动作(拍的动作)放大一点,变成特写,这样就规避了群演动作不美的问题,然后再切群演的画面时候,将画面稍稍放大一点,就改变了原本说话的节奏,让节奏更紧了。

3、剪辑师什么时候进入到项目里?

最佳时间:开拍前。

4、剪辑的节奏怎么把握?

剪辑师就是在用景别、长度在完成节奏。

5、节奏图怎样绘制?

有时候用笔画出来,有时候是在心里。可以用曲线图去变现。

6、怎样算一场戏?

写剧本时候,是严格的。但是在现在的片子,一场戏与一场戏之间的墙拆的越来越多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场与场混在了一起,是人物和情绪在推动片子往前走。(比如《少年的你》)

7、剪辑师怎样拉片?

拉片会去看情绪图、节奏图。比较精到的地方在细细剖析。

比如奥利弗·斯通的《挑战星期天》,打橄榄没有谁扔给谁那样的轨迹,只有肩你抗过来我扛过去和脚底下的感觉与情绪,球具体怎样打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情绪。

再比如《少年的你》打球,只有几个特写,就完成了被霸凌的情绪剪出来了,把空间、动作全扔掉了。

8、怎样提高剪辑水平?

要打开眼力,眼力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长期学戏剧音乐电影,等你的艺术修养有了以后,你才可以有的这份眼力。

9、节奏感比较强的片段,是现有音乐还是现有画面,剪辑如何摆脱音乐的限制?

有人做过实验,画面和声音两个,声音放出来非常直接的进入到你的大脑,他比画面传到你的大脑要快一些。所以很多时候声音会主导你的情绪。

如果先有音乐再去填画面,当音乐mute掉去看画面的时候,那个画面传递的情绪有的时候是不准确的。所以需要在没有音乐的时候,把这场戏该有的情绪都剪出来了,然后再放上音乐去微调。

贴上音乐再给导演制片看的时候,是给他们提供了方便,但是给编曲制造了很大的麻烦,音乐找到的音乐全是大师的音乐,怎么弄都不好走出大师的音乐的感觉。

10、剪辑师如何打破瓶颈?

剪辑是干什么的?

剪辑就像冰和水,冰是什么样的,只有水知道。剪辑师的工作很多时候是隐藏的,不知道是编剧就是这样编的,是导演就是这样拍的,还是说是剪辑这样剪辑的。

剪辑绝不是简单的接动作,接动话。剪辑是从制作的角度,重新去看这场戏,找到这场戏的情绪。真正要剪辑好,是需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去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拉片,不断提升自己,才能看到台阶在哪儿。

11、一镜到底的电影,剪辑是什么样的身份?

《鸟人》《1917》这样的电影更需要剪辑师。剪辑师很早就进入项目了,因为拍摄时候就需要隐藏接点,这种技巧就需要剪辑师介入。

12、怎样看待《1917》没有入围奥斯卡最佳剪辑?

要看剪辑师对影片的贡献。要看从制作者的角度,为这个影片增添了多少。

比如《爱尔兰人》不显山不显水,但是里面有很多技巧。

13、剪辑的风格未来趋势?

现在最多的变化,是在时间与空间的使用。比如场与场之间的墙越来越少。比如时间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是多线叙事、非线叙事。

奔的目标,都在追求更短的时间里传递越来越多的信息。现在是多层叙事、立体叙事。

用理论来说,是跳切、绝定性瞬间、完形心理学,这三个东西共同完成了今天新的一个叙事的感觉。

跳切是把完整的时间、空间破坏掉了,更自由地完成自己的表达,自己的表达就有了“我要表达什么”、“我要将故事引向何方”,就有了“我怎样使用决定性瞬间”,决定性瞬间怎样用这而不用这呢?这就需要完行心理学的理论支撑。

剪辑
赞赏 赞(2) 收藏(0)
《被解救的姜戈》胶片兰迪紫色调
上一篇
《回到被爱的每一天》文艺低饱和色调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标签
720全景 ACES AE AE案例 AE表达式 Anyu翻译 CSC电影学院 fusion Hackintosh MG动画 ps教程 vlog wordpress 创意方法 剪辑 字幕 帧影帧画 抖音 摄影 文案 混剪 混音 灯光 看电影 磨皮 穿越机 纪录片 编剧 美术 美食 論語 调度 调色 达芬奇 重讀文學史 青玉记
ImpulZ Luts的使用
2020-11-24 14:41:15
3,369 0 7
关于剪辑的日常叨叨:什么时候用特效转场
2020-09-04 21:39:51
2,095 0 3
《哪边的年味2020》剪辑中的思考
2020-08-20 19:04:11
1,344 0 3
分镜头,可以学学这条抖音
2020-06-22 22:48:11
2,083 0 2
2
  • 2
  • 0
关于我:

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当过人民教师,做过策划师,入行影视做剪辑、导演。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支撑,不断钻研,积聚梦想,同时分享干货。

推荐栏目:
视频论文 原创教程 后期制作 非虚构 照片 视频
特色专题:
专题汇总 宜看一侃 帧影帧画 美食摄影 重读文学史 青玉记
Copyright © 2016-2025 讲故事的手艺人. 鄂ICP备16005400号-1 鄂公网安备42050602000017号
  • 创作向
    • 写作
    • 拍摄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剪辑 # # 转场 # # 纪录片 #
向安宇
痴迷文字,醉心影像
420
文章
5
评论
325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