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手艺人 讲故事的手艺人
  • 创作向
    • 写作
      • 非虚构
      • 剧本
      • 小说
      • 文言
      • 读书
      • 随笔
    • 拍摄
      • 纪录片
      • 设计
      • 视频
      • 摄影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创作向 › 写作 › 随笔 › 用经营淘宝店铺的方法成为大导演

用经营淘宝店铺的方法成为大导演

向安宇
2016-10-18 16:04:37随笔阅读 1,142

经营公司、打造个人品牌,成为艺术家、大导演或者“成功人士”,互联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我发现打造淘宝爆款的方法,和个人品牌的建立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打造公司品牌,产品形象,某些情况也是一样的。

大学时候,营销学老师告诉我:要不断学习,营销的知识是三年全部更新一遍。老师没有预料到的是,如今知识迭代速度,3个月就差不多更新完一轮了,就连思维方式也要随时更新。

所以,学习和阅读必不可少。

昨晚在影视工业网,看了一个台湾老师关于个人品牌的直播课。今天上班路上读到“毒舌电影”一篇文章“因为导演涉嫌强奸,我们就拒绝这部好片?”,讨论艺术家和艺术品的问题。然后脑子里转了几圈,突然觉得,其实导演要成名,和淘宝做爆款,很多地方是相同的。

 

先明义,我坚决认为:艺术家应该是德艺双馨的。德行有亏的艺术家,其艺术作品我欣赏,但是坚决不叫好点赞。

如果你不认同我的这个观点,那本文后半部分也请不要看了,免得你觉得被冒犯。另外先声明一下,关于电商,我只知皮毛,以下内容有错误地方请原谅。我只是谈个人看法,你能因此开拓思路固然好,没帮助请轻喷。

淘宝爆款,最重要的是权重。哪些影响权重呢?

差评

先说差评吧。对淘宝而言,差评不算什么,大不了换个链接。但是当一个链接销量好不容易刷起来了,几个差评就有影响了,所以才出现那么多返现送礼甚至人身威胁要改差评的卖家。不过对爆款来说,几千几万的销量之下,几十个差评影响也就不是很大了。

说这个是想来谈谈“因为导演涉嫌强奸,我们就拒绝这部好片?”里提到的导演——内特·派克。

内特·派克自编自导自演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在圣丹斯电影节拿下最佳评审团大奖。但两个月后被爆出17年前曾是一起强奸案嫌疑人。

文章作者认为“艺术家有罪,艺术品无罪”。之后说伍迪·艾伦性侵养女,罗曼·波兰斯基诱奸幼女,都没受到多大惩罚,而内特·派克被网友围攻,就显得“比两位前辈’吃亏’”。

然后又接着说“不疯魔不成活”。说梵高的乱伦,画家卡拉瓦乔的杀人,朋克摇滚宗师威廉·巴勒斯吸毒猥亵杀妻,得出结论:“他们用异于常人的角度看世界,拥有比常人更独特的经历。也正因为如此,创作出来的东西,才能触及观众的心灵——说出正常人想说不敢说的话,做出正常人想做不敢做的事。”

这观点很好的做到了颠倒黑白。如果把艺术家创作比喻成做菜,那么做菜过程中被烫伤了手,我们热爱这道菜,也同情和理解厨师被烫伤了手。被烫伤手,是厨师为了这道菜付出的代价。有的艺术家确实是因为精神上走进了一个极端的领地,常人不敢进入那样的领地,因而依靠他们去探索那些精神的禁区,他们因此而受伤,是值得敬佩的,因此伤到别人,也有可以被谅解的地方。

但是,这道菜好吃不是因为厨师被烫伤了手,这件艺术品拥有价值也不是因为艺术家犯罪,犯罪更不是通向好艺术品的途径,比如毒品不是灵感的来源。我以为:不是去犯罪“做出了正常人想做做不到的事情”,才能“触及观众心灵的”。毕竟那么多的厨师不靠烫伤手,照样做出美味佳肴。“德艺双馨”才是一个艺术家最高的赞誉。

“艺术家有罪,艺术品无罪”,听起来挺对,但细思极恐。

我觉得问题关键在于:艺术品,有可能成为艺术家犯罪代价的代替品。

社会公义的要旨,就是“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当一个人做出危害他人的举动之后,也必须为此付出相应的代价。

鲍勃·迪伦吸毒,获得201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柯震东吸毒,提名金马奖影帝。如果去看网上各类文章和评论,看着大家撕逼,说真的我挺开心的。

说说我的看法:鲍勃·迪伦我不了解,不置评。柯震东获奖我是坚决反对。广电总局虽然万恶,但是封禁吸毒史明星这点,我双手双脚赞同。奈何广电管不到台湾那边的金马奖。

如果内特·派克强奸被原谅,柯震东吸毒被原谅。这后面传递出的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艺术家可以用艺术品来抵消犯罪的代价。

哪怕曾经受过法律的处罚,但是因为被粉丝原谅,甚至因此获得更高曝光量,那么其实也相当于降低了犯罪成本。更有甚者,因为犯罪过后获得更高关注,反而因此获利。

所以,如果内特·派克、柯震东,被公众打进冷宫,传递的信号是:必须徳艺兼备,一旦犯错,未来的前途都将受到影响,因而谨言慎行,远离犯罪。

如果他们被公众原谅,重新成为大众眼里的成功者,那传递的信号就是:今天犯罪没关系,明天出个作品就翻身。

公众都这么觉得之后,太恐怖。

但是现实社会其实挺像淘宝的。犯罪就像得差评。内特·派克这种好不容易有流量的链接,曾经的差评被顶成了热评,那这个链接基本就废了。而伍迪·艾伦、鲍勃·迪伦这种大流量的链接,几千万的评论区,几个差评很容易被淹没,权重受影响,别的地方补回来。再不行,雇cao佣kong水yu军lun,分分钟把差评刷下去,还可以各种花式洗白。

我等小民,千万别有差评。点进来没人买,且影响权重,失去曝光。更有可能将来好不容易有了牛逼闪闪的作品,黑历史直接毁一生。

流量

王晶说:电影圈什么都不是罪,偷懒不是罪,但有一条是死罪,那就是片子不卖钱。

不卖钱,在投资人那里是死罪。但对电影人自身来说,没“流量”(不被人知道)才是死罪。

一个淘宝链接,点进来,转化率高不高,那是第二步考虑的事情,第一步考虑的是流量。就是首先得有很多人点击这个链接!

我觉得做品牌的一个误区就是:什么都要等做得很好了再呈现出来。

一个企业或者个人,制作了影片,连朋友圈都不发。总想着等将来有了好作品,再来推广宣传。

理想的状态是:10分的作品,10分的宣传。

现实可能是:技术进步永远在追(毕竟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一上来就top1的),永远没有自己满意的作品,作品从3、4分进步到7、8分,依然觉得不好意思让大家知道,一直不推广,宣传0分。有一天拍出来一部9分的作品,觉得是时候让大家知道了,但是从来没有做过推广,根本不懂怎样宣传,所以宣传依然只有0分。

最终的结果是:在无人问津的情况下卧薪尝胆拍出9分作品(这种情况本身就艰难得如同神话),但宣传0分,没人看过。没人看过也就没有投资,没有投资要么自己改行放弃要么依然小制作混日子,无论哪种,再难有好作品。

另外一种可能是:3、4分的作品,不遗余力推广,有个5、6分的宣传;后来作品也在进步,因为长期宣传,宣传的技能也有进步,然后有了5、6分的作品,依靠7、8分的宣传,开始有人知道和认可,也就有了5、6分的投资,运气好遇贵人直接有9分的投资,然后良性循环,作品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

然后我们再去看很多网剧网大微电影导演,基本都是后一种“可能”。看《万万没想到》、《毛骗》等网剧,一开始粗糙如学生作品,一季一季下来,设备、执行都在进步,后来甚至视觉效果堪比大电影。叫兽后来更是直接开始拍大电影。

以前的导演,都需要是天才,需要一部片子打响,才能得到后续的投资。所以我们看以前的导演,第一部片子都是很天才的,甚至很多导演拍一辈子代表作依然是处女作。他们没多少试错的机会。

对我等小民来说,现在真的是一个好时代。就像信用卡可以先消费在付款,拍电影也可以先从网剧微电影开始积累经验。哪怕没有那样的才华靠一个短片就吸引到天使投资人,也可以通过不懈努力让大众知道你。

而且,你还可以找水军啊!

现在电影的票房、评论、豆瓣评分、烂番茄指数、imdb分数,哪个不能刷?哪个不靠刷?

优酷等视频网站上,那些网大几十万、几百万的播放量,也是靠刷啊!

不知道哪里找人刷,淘宝啊!

我清高,不刷行不行?

行。不过就是:你8分的片子几千播放量,客户说:啊,才这点播放量,估计你不行。别人3分的片子,几百万播放量,客户一看:你挺厉害啊,这单子就你来做吧。

你说,我靠的是人脉。

我说,我羡慕你啊!

是真羡慕。但是除此以外,面临未来的平台化时代,至少,必须在网络上有一个“形象”!

人们通过现实认识一个你,知道你的个性特质。但是,还必须要好好经营一个网络上的形象。别人从朋友圈,从百度,从网上的渠道了解到的你,是怎样的形象?

现在不是匿名上网时代,网络形象是需要经营的。企业、个人,都需要。

我做自己个人网站,经常熬夜到两点。现在无任何作用,但我坚信之后会有大作用。

一个网站http://xianganyu.com,放自己的文章,网页如今纯粹得只剩下文字。我还是有个文艺青年的心的,写过了政治的、商业的文章,只想随自己高兴写点东西。

 

另一个网站http://flytofilm.com,放专业相关的东西。一是收集一些电影制作相关的干货,二是自己录一些视频放上去。前面转载了一些内容,后面决定宁缺毋滥,全部原创。希望每个看过网站的人,都知道这个人做了很多工作,项目交给我值得信任。

 

最近打算录MG的教程。秉承先完成再完美的原则。先做,做的过程中再精益求精。

我本人也是最近想明白这点,以前总在等,等好的创意,好的点子,成就好的作品。现在决定,不管什么事情,只要做了,总有人知道。只有在做,才有人关注。

先去做,然后让大家看到我在做!

这是思路,不是理由。绝不能成为现在做的东西做不好的理由。

让人看到了我的努力,就必须让人看到我努力的成果!

产品

这是一个产品经理的时代,拍片子有时候也需要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去做。

但一切的前提,是有好的执行。怎样制作优良的视频,这个话题涉及范围太广,这里只说说其中一点:跨界。

跨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昨晚漂漂老师的课,有一点觉得还是有启发。她说她只要一觉得有瓶颈,就寻求突破。在台湾本土做了几十年教育,如今又开始转战大陆;从做影视动画,到做影视动画的教育;从出书,线下教育,到如今的直播,在线教育。总之在不断地从不同领域跨界。

视频行业,创意,永远重要。

然而创意的产生,来源于突破。

而突破的产生,需要跨界。

进入这个视频行业两三年,觉得做婚礼很low,关键是,容易形成定势,不利将来发展。当然,也有很多婚庆视频拍摄很棒的团队,宜昌本地也有不错的(虽然拍片跟套模板似的)。

然后政企单位形象片、汇报片、总结片、推介片,拍了一大堆。拍得太多的时候,连思维模式都有可能固化。
需要跨界突破。

现在我在和朋友做《宜昌人》的记录片,没资金,器材都缺,仅凭一腔热情。但是这个过程里,能够总结出很多纪录片的技能技巧。

又在苦攻MG,时下流行的扁平化风格的动画,也能给片子带来新的亮点。

从文案、到策划、到导演,还做剪辑、特效、拦包,像我在《我的迷影史》一文里说的那样,我一开始只是喜欢广告,想做广告人。不过,如今开始往电影人的路子上偏,但是我最想做的,是创意人。

创意,离开跨界不能活。

好的创意,好的执行,成就好的作品。

又好的作品,才能成交,不是嘛?不然别人点进来这个链接,看到这个产品不行,差评如潮,谁买?

爆款

这个真的没什么好说。

一家淘宝店铺要做起来,肯定首先是从打造爆款开始的。

导演要火,也同样是从一部电影开始的。

但是没火的导演要吃饭。不出名的公司要扩大知名度。

我觉得,重点不是公司宣传片有多牛。公司的宣传片,永远有一个前提,别人对你的公司有兴趣,想要了解更多,才会看宣传片。

更重要的是做“爆款”!

先关注当地的传播,因为转化率高。

拍一部很牛的片子,一部值得转发的片子。

怎样做?用产品经理的思维来做。

去分析什么样的视频是容易被转载的,当地人对什么有兴趣,当下的热点是什么,什么是最容易引起当地人共鸣的?

去思考,去看大数据,去分析。

去想点子,更重要的是去做!

比如在宜昌,如果把至喜长江大桥修建全程利用延时摄影展现出来,再找几个大v转发,就是一个好机会。

追热点,寻本地特色等等,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要去做!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什么会火,唯一能做的,就是各路探索!

搜索权重

在淘宝上,有的店铺不管怎样做,都很少回头客。这次服务五星,下次别人来买的时候,依然是淘宝首页搜索关键词,然后货比三家。

影视行业不同,影片质量无法量化,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采购方为了降低风险,会选择曾有过合作的,有信的过的人的公司,熟人介绍的公司等等。依赖于这样一套相对于传统的信用体系。所以人脉依然重要,但是除此以外,也有很多情况下,人们会选择:我看到过作品,并且认同的。

所以再次说,“爆款”是很重要的。

通过打造“爆款”,让人认识你,然后通过系列的作品,构建出品牌。

电影投资商肯定青睐于知名的导演和演员,因为他们有作品被人熟知。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对那些名不经传的人来说,作品怎样才能被人看见?

首先是移动终端的推广。

微信朋友圈,微信公众平台,微博,还有今日头条、秒拍、简书等等。

这些需要专门的团队来做了。个人的话,微信朋友圈发文和互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用作个人作品展示窗口(不去圈粉,而是专门做成作品展示平台,中小公司也可以这样做),微博可以用起来。头条号、秒拍、小咖秀等app都可以有很多玩法。

今日头条的“头条号”之类不推荐,理由不赘述。简书倒是推荐一下,但是推荐是去上面写东西,多写作对影视的从业者来说,绝对是好事。

总之,我觉得没必要花大力气去做大V号。要推广,就花钱请大V转发,而不是自己去建大V。虽然前文说过要花精力宣传,但不意味着花所有时间去做宣传。而大V号,需要团队,需要大量精力,也需要大量金钱,我们要宣传自己品牌,而不是要转行。所谓大V,我之前有写过《微信公众号水军十一”休假“,快来看看大V们的真实阅读量》,找大V发文章,找对真正有阅读量大的很重要。

但有一点,我觉得,需要做到:当有人想要了解我们时,除了话费时间成本来实地考察之外,要一上网就能够找到我们。

我做了自己网站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网站的名字“飞向电影”四个字做到百度首页。我要跟人说你回去访问http://flytofilm.com,估计没几个记得住。但是我要说,我姓向,我要飞,要飞向电影,你回去搜索“飞向电影”,就能看到网站了。估计记住的人多一些吧。

不过SEO是个很麻烦的事情,特别是中间换了一次域名。好不容易做到百度首页,然后不知道去了哪里,几十页都翻不出来,而且也停止了收录,后来还碰到快照被劫持之类的事情,网站经常被攻击(就刚刚还被攻击到宕机……)。现在好不容易“飞向电影”回到百度首页,但是首页快照又不更新……

网站运维是一个很麻烦,很糟心的事情。

我觉得,就像一个公司,在现实中可以做T牌、灯箱,印名片,做折页。但是还得需要一个固定的办公地点。个人也是如此,可以微信微博发文发图,但是也需要一个网站。

很多人喜欢做展示页,仅仅是展示用,把自己弄得光鲜如展架。

我喜欢把网站弄的像老巫师的魔法实验室。各种零零碎碎,但是都有用的东西。

宝贝描述

搜索到你,但是触摸不到产品。

淘宝如此,看到的只是宝贝描述;影视制作也是如此,成品都是在合作之后才能呈现。

这里,其实我先想到的是另一个问题:话语权!

作为影视制作方怎样获得话语权?

工作过程中,甲方最大,这没错。但是想要制作好的作品,依然需要争取更多的话语权。

话语权无非来自于“宝贝描述”。

如果这个导演获得过国际电影节的奖项,那么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就可以更多的“我说了算”。

所以我想起来为什么广告行业飞机稿满天飞,因为广告制作出来后,很多时候他的宣传效能、转化效能等等没办法量化,特别是传统的投放渠道。然后广告人要获得话语权,就只有靠飞机稿比出来的大奖。

你看,这是我今年得的金铅笔,国际都认可我了,你为什么不认可我?听我的。

做政企宣传片的尴尬就是,没有反馈。广告片至少还是公众媒体播放,做得好还能获得商业效益的同时还能获得社会效益。但是宣传片一般内部播放,跟一个企业说:你看,我上次给一个公司拍的片子他们很喜欢。这样的说辞难免苍白。

怎样寻求突破?

公司有公司的方向。个人也需要寻求突破。

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多途径多方向的做一些东西,做教程视频也好,做记录片也好,拍短片也好,像上文说的,先要让大家看到我的努力!

但困惑依旧多。

马云说明年起阿里巴巴就不再提“电子商务”,又说了五大“新”。

说传统企业要去线上,电子商务企业要到线下,将来就没有线上线下的区分了。那传统的影视企业、传统的个人,怎样到线上去?

未来大型企业一定是做平台的企业,这些平台企业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了平台。比如影视制作,如同滴滴一样的平台已经出现,抹平了影视行业严重的溢价,更依赖作品说话。将来这种平台是怎样的机制运作,才能被制作方和需求方同时认可?

想做导演,这个年头很容易。但是做一个好导演、大导演,却很难。需要付出很多很多的艰辛努力。

“时势造英雄”的另一层意思是,用好时代的工具。互联网+即将过去,电商将成为历史。做影视,3D已经普及,4k已经泛滥,VR元年只剩下了两个月,哪怕我们不能像李安那样超过行业标准去做电影,至少技术上要跟得上,技能上要不落伍。

艺术上,让我们超越吧!

赞赏 赞(0) 收藏(0)
我的迷影史
上一篇
wordpress网站一些优化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标签
720全景 ACES AE AE案例 AE表达式 Anyu翻译 CSC电影学院 fusion Hackintosh MG动画 ps教程 vlog wordpress 创意方法 剪辑 字幕 帧影帧画 抖音 摄影 文案 混剪 混音 灯光 看电影 磨皮 穿越机 纪录片 编剧 美术 美食 論語 调度 调色 达芬奇 重讀文學史 青玉记
检讨之一:我为什么写作?
2024-03-18 13:31:38
565 0 0
人间的说明书
2024-03-12 16:39:56
536 0 0
网站的初衷
2023-09-03 22:40:48
811 2 5
《辟谷者》剪辑完了,我想研究研究章回体小说
2019-12-07 21:26:49
2,220 0 0
  • 0
  • 0
关于我:

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当过人民教师,做过策划师,入行影视做剪辑、导演。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支撑,不断钻研,积聚梦想,同时分享干货。

推荐栏目:
视频论文 原创教程 后期制作 非虚构 照片 视频
特色专题:
专题汇总 宜看一侃 帧影帧画 美食摄影 重读文学史 青玉记
Copyright © 2016-2025 讲故事的手艺人. 鄂ICP备16005400号-1 鄂公网安备42050602000017号
  • 创作向
    • 写作
    • 拍摄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剪辑 # # 转场 # # 纪录片 #
向安宇
痴迷文字,醉心影像
420
文章
5
评论
325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