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手艺人 讲故事的手艺人
  • 创作向
    • 写作
      • 非虚构
      • 剧本
      • 小说
      • 文言
      • 读书
      • 随笔
    • 拍摄
      • 纪录片
      • 设计
      • 视频
      • 摄影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创作向 › 写作 › 随笔 › 二爹的武漢紀行:工匠與藝術家

二爹的武漢紀行:工匠與藝術家

向安宇
2018-04-24 20:22:04随笔阅读 2,046

4月21日跑了一趟江城,去程順利,第一次見到可愛的姪女,歸程趕上公務員考試和宜昌城市內澇差點回不來家,除此以外,並無甚可敘。可是既然很多人寫遊記不過是寫「靈魂的歷程」,那我借紀行之名,寫寫思維的旅程,想來也是可以的。

二爹的武漢紀行:工匠與藝術家-讲故事的手艺人

當上了二爹,自然還是要找機會看看姪女的。在此一個月前,因著某種奇怪的理由,突然之間迷上了木工手作,於是買了一堆工具,做些小玩意兒練手,期待將來能做出有意思的東西。看似不務正業,我卻覺得,于我之職業,大有裨益。大概因為我的思維模式是典型中國式的。

中國人的思維是不講求邏輯的,古來傳承,既無古希臘的三段論,也無古印度的因明學,「墨辯即邏輯學」也不過是近代「造說」。我向來覺得,如我這類耽於古文化的人,腦子里的思想結構,在理性之外的領域更游刃有餘。不去求由一及二的推理,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感悟。一生萬物的「生」,不是科學定律的必然,而是舉一反三的偶然。

其實在此之前,遇到了職業的危機。小城閉塞,看不清前路。腳下的船結實當然重要,然而沒法看到天際的燈塔,也就失了駕船的心情。

而偶然之間,因為想要做個小片子的緣故,接觸到木頭手作,一時沈迷。把腦袋紮進木頭堆裡,磨了幾天木頭。有天偶然抬頭,忽而幡然:原來之前的自己,是鑽了牛角尖了。

但凡需要創造力的職業,一旦固定待在一處,又朝九晚五,把生活過成了那種死板的兩點一線,基本上也就無法謀求更大的進步了。而未能實現經濟的自由,囿於生活,目前也只能過著這樣的日子,所以只好在網絡上多跟同行交流,多去了解新鮮的資訊。然而這依然不夠,對於需要創造力的職業,專注固然帶來技術的進步,但同時也帶來眼光的狹隘。

而導演、編劇、攝影師、美術師⋯⋯哪怕僅僅是vlog作者,這個行當裡的一切職位,一旦眼界固定,職業生涯也就基本結束了。

出去旅行、遊學,開拓眼界、見識、格局,當然好。然而實際的狀況不允許,只能另謀他路。

發展一門業餘愛好,應該可算方法之一。

為什麼那麼多成功的影片,由外行人打造?跨界,是帶來創造力的捷徑。

一邊磨木頭,怎麼就不能一邊思考剪輯呢?

這正是我所謂的舉一反三。科學上的道理,兩者並無共通,無法互作推理。但卻可以有“由一及萬物”的感悟和生发。

木雕的製作過程是:選料、打粗胚、打細胚、修光、打磨、拋光、上色。

剪輯其實也差不多:挑選素材、粗剪、精剪、特效/包裝、混音、調色。

兩者雖然大致上有個順序,然而很多時候這些步驟是封閉的循環。

比如木頭的打磨,不能跳號。從80目,到120目,到240目,到320目,到400目,到600目,到800目,打1000目,到1200目,到2000目,到3000目,到5000目,要一步一步來。

打到2000目時候,忽然看到有一個被木粉遮掩而未能發現的劃痕,需要用240目砂紙才能磨平,於是之前所有打磨白做,又需要從240目,到320目,到400目,到600目,到800目,打1000目,到1200目,再回到2000目,然後繼續。

剪輯也是這樣,一幀錯,回到這一步所有工序重來。

當然,從木雕愛好感悟剪輯工序,只是我這次思維旅程的第一個層次。且這個層次諸多感想只可意會,我不知怎樣用文字表述,總覺得有些冥冥中的東西在牽引,同時有一些關於創意的想法。比如:“木雕”+“美食”=“從未見過的創意視頻”。

創意,在我看來,就是“1+1”。這是做商業創意的方法,沒那麼複雜。商業創意真正難的,永遠都是執行。二八原則,這裡適用。

20%的創意說來簡單,其實不然。因為那20%很可能來自於工作時間之外的讀書、學習、旅行、吹牛逼、談戀愛、喝大酒⋯⋯

導演岳華平說「客戶給你的錢的多少?你認為是為什麼?是來買你的見識,你看過的書,你經歷過的感受」。

這個20%的分母是工作時間,同時也是生活的100%。這20%,是愛迪生廣為誤解的那句名言的後半句,是那比99%汗水更為重要的1%的靈感。

汗水不是衡量一個創意人價值的標準,有多會玩,才是標準。

為了讓這20%不至於僵化,甚至死掉。才必須在把熱情投給工作之外的生活。如果僅僅專注於工作,當然能成事,但是很難“創造”。

其實迷上木工手作,還來自於對匠人的迷戀。

做一個影視的匠人,一直是對自己的要求。匠人,在我心裡是很了不起的。

匠人,是將自己生命的流淌和宇宙的運轉、萬物的生長調整到一個頻率,然後用這種頻率相偕的共振,使一件事物在無涯時間和無垠空間中的某一個偶在的點上,自然形成為一件作品。

所謂匠心製造,是匠人在用生命沾染自己的作品。

與其說是打磨木頭,不如說是打磨匠心。

以上,是這次思維旅程的第二個層次。

第三個層次,是藝術家的層次。

我哥迷戀玩偶,此次武漢之行,終於見到了他收藏的許許多多玩偶。

講真,對參觀他的玩偶,還是很期待的。為什麼玩偶價值那麼貴?

看到我哥畫的“挨揍狗”,還有他櫃子裡放的各種熊,我在想,也許,藝術家之所以是藝術家,可能,大概,原因是:創造力。

工匠是傳承,也是模仿,模仿祖上的手藝,有限創新。而藝術家卻是破壞,破壞祖上的一切造物,創造出全新的形象,並賦予其藝術的生命力。

創造生命力,這是神的領域。唯有藝術家,敢於,並且有能力侵入神的領域。

藝術家的生命有限,而藝術家的造物,無不擁有長久的生命。音樂、繪畫、雕塑,偉大的藝術家作品,時間越久,生命力越旺盛。電影藝術家的作品,可以在藝術家身後依舊長存。

工匠和藝術家,都在造物,卻是天差地別的。

其实很多艺术家的作品,是很容易仿制的。画作可以扫描,摄影可以复制……再比如我哥收藏的玩偶,某寶也有假貨。木雕,有CNC,雕刻出來也精細、漂亮。電影、視頻製作,機器設備越來越不成為門檻,包裝設計有各種模版。

一個幾十萬的藝術玩偶,和淘寶幾百塊甚至幾十塊的仿製品,區別在哪裡?

什麼東西決定這些藝術創作品的價值?

我想,還是要落腳到“創作”二字。重要的,是人的價值。

受中國教育荼毒,總是什麼事情都要歸納中心思想。看見一件藝術品,就要想這位藝術家想要表達什麼,代表著什麼思想。一部電影,也總想要扯到人文思想的高度。

近幾年我倒是一直在“去中心思想化”。

看一副畫,不關心藝術家想表達什麼。站在畫的面前,只有“喜歡”或者“不喜歡”,而且是自己的“喜歡”和“不喜歡”。自己覺得好看,比什麼都重要。

為什麼好看?為什麼喜歡?對不起,沒有答案。非要答案,那就是:我覺得美啊!

當然我說的是美學意義的美,不是漂亮。

美是什麼,答案太多。但我想美的東西,都会有一个属性,都是有生命力的。

古希腊神里管文学艺术的是酒神,诗人通过喝酒来和神沟通,在半醉半醒间接受神的讯息,诗人不是创作,只是记述。直到文藝復興肯定人的價值,才將創造力歸功於人。

有人推崇手工,號稱完全採用傳統工具的手工才是有信念、有溫度、有態度的,認為流水線上機器生產的產品是沒有靈魂的。

我一度認同這種觀念,但如今我覺得,重要的不是生產這件東西的工具。事實上,正是因為工具的進步,才得以讓某些創作得以實現。電影行業尤其如此,技術是如此重要,所以我不反對做一個器材當。

然而我覺得,更為重要的,依然是:創造。

就如同多年前剛剛入攝影這個坑的時候,朋友跟我說一位大師的名言:

重要的不是相機前面的頭,而是相機後面的頭。

多年過去,我始終認同。

江城歸來,有了更多的疑問:

影片製作,特別是紀錄片製作,怎樣用匠人的精神發揮藝術家的創造力?

赞赏 赞(3) 收藏(0)
2018电影众筹不严谨报告
上一篇
Vlog|马卧泥中知奋蹄,叶落银杏望春归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标签
720全景 ACES AE AE案例 AE表达式 Anyu翻译 CSC电影学院 fusion Hackintosh MG动画 ps教程 vlog wordpress 创意方法 剪辑 字幕 帧影帧画 抖音 摄影 文案 混剪 混音 灯光 看电影 磨皮 穿越机 纪录片 编剧 美术 美食 論語 调度 调色 达芬奇 重讀文學史 青玉记
检讨之一:我为什么写作?
2024-03-18 13:31:38
565 0 0
人间的说明书
2024-03-12 16:39:56
536 0 0
网站的初衷
2023-09-03 22:40:48
811 2 5
《辟谷者》剪辑完了,我想研究研究章回体小说
2019-12-07 21:26:49
2,220 0 0
3
  • 3
  • 0
关于我:

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当过人民教师,做过策划师,入行影视做剪辑、导演。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支撑,不断钻研,积聚梦想,同时分享干货。

推荐栏目:
视频论文 原创教程 后期制作 非虚构 照片 视频
特色专题:
专题汇总 宜看一侃 帧影帧画 美食摄影 重读文学史 青玉记
Copyright © 2016-2025 讲故事的手艺人. 鄂ICP备16005400号-1 鄂公网安备42050602000017号
  • 创作向
    • 写作
    • 拍摄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剪辑 # # 转场 # # 纪录片 #
向安宇
痴迷文字,醉心影像
420
文章
5
评论
325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