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手艺人 讲故事的手艺人
  • 创作向
    • 写作
      • 非虚构
      • 剧本
      • 小说
      • 文言
      • 读书
      • 随笔
    • 拍摄
      • 纪录片
      • 设计
      • 视频
      • 摄影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注册
  • 登录
首页 › 艺术向 › 视频论文 › 火箭跳|剪辑的技术

火箭跳|剪辑的技术

向安宇
2018-03-07 11:38:33视频论文阅读 1,474

来自youtube频道:roket jump film school。

火箭跳|剪辑的技术-讲故事的手艺人

关于剪辑,有几种基本的手法,火箭跳的这个总结还算是全面,新手剪辑师值得好好看看,像我这样非科班出身的客串剪辑师,剪辑了几年片子,依然觉得有些启发,所以不管老手新手,都值得看一看。

一、cut away 插入剪辑

好多剪辑书上都提到插入性镜头(insert),也有的地方称为inter-cut ,“插入剪辑”这个词是我翻译的,不知道有没有这种观念说法,理解成为“切出”也行,指的是在同一个镜头里插入其他镜头,可以是和角色同一空间的其他物体,也可以是表角色内心活动的插入镜头。

二、cross cut 交叉剪辑

交叉剪辑,这个不用细说,最常见的剪辑手法,然而实际去使用的时候确实很多细节处要注意。

三、jump cut 跳切

我刚开始接触剪辑时候不敢用jump cut ,可能很多新手也视其为大忌,因为这种剪辑让人觉得“跳”,我发现新手剪辑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使用各种剪辑软件自带转场来解决“跳”的问题。但这种方式真的很low,哪怕是jump cut,用得好,也不会有“很跳”的感觉,因为这个地方本来就需要“跳”。

我最近剪辑一个长纪录片,我大量使用了跳切,然而个人觉得一点儿不跳。哪怕是同一机位同一构图的采访,直接硬跳过去也是可以的。看过沃尔特·默奇《眨眼之间》的同学应该知道他的理论,人在思考的时候通过眨眼来打标点符号,向安宇想一段很长的单人讲话的镜头,是允许用跳切来打标点符号的。事实上,很多这种单人采访,录制时候就会用不同景别,剪辑时候经常“跳”,这反而是在打标点符号。这段剪辑画面的“不流畅”,换来的是思维的流畅。不过我也发现,好多地方单人出境的镜头,剪辑师是为了“跳”而“跳”,可能仅仅觉得多“跳”一下画面更生动吧,但是跳的位置不对,也给人奇怪的感觉。

四、match cut 匹配剪辑

这要展开说太多太多,简单讲一是动作匹配,二是构图匹配,还有台词的匹配。

五、fade in fade out 淡入淡出

这应该是比较常用的。

六、dissolve 交叉叠化

忠告,千万别在无法自然转场时候就偷懒使用交叉叠化。我发现这个转场总是被滥用,一旦觉得某个地方转场不自然,就丢一个交叉叠化解决。但是disslove有自己的“语言”,它并不是解决一切转场的万能钥匙。

七、smash cut 跳跃剪辑

我觉得这个是一个极富有戏剧性的转场。

八、iris 孔径转场

老实说我觉得这个转场没必要单独拿出来说,因为现在剪辑基本上不会用到这个效果。

另外这个翻译也是让我纠结的。感光元素(或胶片)前镜头控制进光的孔,相机上的叫做光圈aperture,摄影机上叫做光孔iris 。现在很多相机、微单都可以录下很棒的影像,可能有些初阶玩家不太清楚电影摄影机上的某些概念,摄影机的机械结构是不一样的,比如控制曝光速度的不是设置快门速度,而是设置叶子板开角。而且电影摄影一般也不如相机拍照那样可以自由设定曝光速度,而是一般固定在172.8度叶子板开角,相当于1/48秒快门。这里iris,从视频作者给的范例来看,就是一个……一个黑孔,我就干脆译成了孔径转场,无所谓,明白意思就行。

另外,现在很多数码摄影机上,标注着iris的档位,指的是手动光圈。

九、wipe 划切

虽然有经典电影用到wipe,但是我觉得那是因为在那个年代,现在做剪辑,wipe我个人认为一种很low的转场,我从来不用。特别是那些奇形怪状。

十、invisible cut 无缝剪切

这个需要前期拍摄时候就计划好。用剪辑的思路去拍摄,是很重要的。我一直觉得,摄影师也应该同时是剪辑师,至少应该是业余剪辑师,这样才能在拍摄过程中有剪辑的思维。

十一、L cut & C cut

不知道可以译作什么,好像哪怕电影学院也是直接叫L-cut 和J-cut,并没有翻译。

这个太常用了,不细说。

十二、组合

就像认识字不一定成为作家,文字不同的排列组合有不同的意义和韵味。剪辑方法同样是这样,基本的方法就这些,创造性的组合运用才能见一个剪辑师的功底。

剪辑
赞赏 赞(1) 收藏(0)
本文系作者 @向安宇 原创发布在 讲故事的手艺人。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大卫芬奇如何用影像劫持你的感官
上一篇
[帧影帧画]黑泽明的几何调度
下一篇

请登录以参与评论

现在登录
暂无评论
标签
720全景 ACES AE AE案例 AE表达式 Anyu翻译 CSC电影学院 fusion Hackintosh MG动画 ps教程 vlog wordpress 创意方法 剪辑 字幕 帧影帧画 抖音 摄影 文案 混剪 混音 灯光 看电影 磨皮 穿越机 纪录片 编剧 美术 美食 論語 调度 调色 达芬奇 重讀文學史 青玉记
关于剪辑的日常叨叨:什么时候用特效转场
2020-09-04 21:39:51
2,303 0 3
《哪边的年味2020》剪辑中的思考
2020-08-20 19:04:11
1,526 0 3
从剪辑的历史来认识剪辑:对时间和空间的再创作
2020-06-10 0:19:57
5,030 0 2
電影紀錄片攝影大師班:從新手到頂級攝影師的修煉之路Cinematography with James Longley ——笔记
2020-06-02 10:24:30
1,950 0 1
1
  • 1
  • 0
关于我:

想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部电影。当过人民教师,做过策划师,入行影视做剪辑、导演。艺术是目的,技术是支撑,不断钻研,积聚梦想,同时分享干货。

推荐栏目:
视频论文 原创教程 后期制作 非虚构 照片 视频
特色专题:
专题汇总 宜看一侃 帧影帧画 美食摄影 重读文学史 青玉记
Copyright © 2016-2025 讲故事的手艺人. 鄂ICP备16005400号-1 鄂公网安备42050602000017号
  • 创作向
    • 写作
    • 拍摄
  • 策划向
    • 策划资料
    • 创意之道
    • 短视频研究
  • 技术向
    • AI
    • 前期拍摄
    • 后期制作
    • 原创教程
    • 影像实验
    • 影像设备
    • 穿越机
  • 艺术向
    • 研究学习
    • 大师镜头
    • 电影赏析
    • 视频论文
    • 经验总结
# 剪辑 # # 转场 # # 纪录片 #
向安宇
痴迷文字,醉心影像
420
文章
5
评论
325
喜欢